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黄河源地区草地联户经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4个典型乡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03 04:38

  本文关键词:黄河源地区草地联户经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4个典型乡为例 出处:《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黄河源地区 青藏高原 联户 影响因素


【摘要】:草地资源的持续退化使黄河源地区畜牧业生产受到威胁.合理的草地经营模式是减缓草地退化的关键,联户放牧已成为牧民普遍认可的草地经营方式之一.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对4个典型乡镇160户牧户进行调查,分析单户放牧和联户放牧两种草地经营模式家庭情况和草地管理的差异,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影响草地经营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联户经营模式在研究区更为普遍,联户经营模式在草地质量和管理情况上均表现出一定优势.2)人均收入、户主年龄对牧户选择联户放牧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家庭草场质量等级和家庭草场面积则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引入社区管理、开展合作社、引导劳动力转移将有助于联户草地经营模式的规范和稳定发展.
[Abstract]:The sustainable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 resources threatens the produc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in the source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a reasonable grassland management model is the key to slow down the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 Joint herd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widely accepted grassland management methods for herdsmen. The participatory rural assessment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160 herdsmen in four typical townships. The family situ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of grassland management between single-family grazing and co-herding were analyzed.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lection of grassland management mode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using binary Logistic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joint household management model was more common in the study area. The combined household management model showed a certain advantage in grassland quality and management. (2) per capita income, the age of the head of household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herdsmen to choose joint herding. The quality grade of family pasture and the area of family pasture have obvious negative influence. The introduction of community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s and the transfer of labor force will contribute to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joint household grassland.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6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CB951704)
【分类号】:F327
【正文快照】: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影响下,草地退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1],草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降低,打破了牧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人—畜—草”系统的平衡[2-3],传统畜牧业面临巨大挑战,牧民生计难以维持[4-5].基于“公地悲剧”的理论指导[6],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政府试图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任继周;;放牧,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的基本方式——兼论放牧的转型[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08期

2 信桂新;阎建忠;杨庆媛;;新农村建设中农户的居住生活变化及其生计转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孙鸿烈;郑度;姚檀栋;张镱锂;;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J];地理学报;2012年01期

4 韦惠兰;鲁斌;;玛曲草场单户与联户经营的比较制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5 曹建军;杜国祯;韦惠兰;王宏;;玛曲草地联户经营SWOT分析及其发展对策建议[J];草业科学;2009年10期

6 王晓毅;;从承包到“再集中”——中国北方草原环境保护政策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03期

7 王晓毅;;互动中的社区管理——克什克腾旗皮房村民组民主协商草场管理的实验[J];开放时代;2009年04期

8 郭红东,钱崔红;关于合作社理论的文献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01期

9 张三;可再生自然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述评[J];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惠莲;阎建忠;周洪;雷锟;;黄河源地区草地联户经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4个典型乡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2 赵颖;赵珩;Peter Ho;;产权视角下的草原家庭承包制[J];草业科学;2017年03期

3 岳德鹏;于强;张启斌;苏凯;黄元;马欢;;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2期

4 夏方舟;严金明;黄燕芬;王建强;;国有草原广义有偿使用的理论探索与设计建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年11期

5 周晓;任志远;李柏延;赵胜男;;银川盆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6 尹晓青;李周;;内蒙古深化草原产权改革的进展与评述[J];城市与环境研究;2016年04期

7 王晓峰;尹礼唱;张园;;关于生态屏障若干问题的探讨[J];生态环境学报;2016年12期

8 图雅;;浅析骆驼的特异功能与饲养管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年12期

9 杜加强;王跃辉;师华定;房世峰;何萍;刘伟玲;阴俊齐;;基于MODIS和Landsat的青藏高原两代GIMMS NDVI性能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22期

10 张宪洲;王小丹;高清竹;侯太平;沈振西;方江平;;开展高寒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助力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J];生态学报;2016年2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永明;邱道持;骆东奇;;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驱动机理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崇瑞;张辉;杜浩;祁洪芳;史建全;危起伟;;采用BioSonics DT-X超声波回声仪评估青海湖裸鲤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J];淡水渔业;2011年03期

3 裴厦;姚治君;章予舒;张博;;基于RS和GIS的西藏察雅县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与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2期

4 丁明军;张镱锂;刘林山;王兆锋;;1982—2009年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12期

5 任继周;侯扶江;胥刚;;草原文化的保持与传承[J];草业科学;2010年12期

6 王春连;张镱锂;王兆锋;摆万奇;;拉萨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J];资源科学;2010年10期

7 摆万奇;土艳丽;李建川;王兆锋;郭光亮;曲扎;张镱锂;;筑坝在湿地恢复中的作用——以拉萨市拉鲁湿地为例[J];资源科学;2010年09期

8 李寿;;青藏高原草地退化与草地有毒有害植物[J];草业与畜牧;2010年08期

9 伍星;沈珍瑶;;冻融作用对土壤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0年07期

10 马凌龙;田立德;蒲健辰;王朋岭;;喜马拉雅山中段抗物热冰川的面积和冰储量变化[J];科学通报;2010年1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华伟;张文秀;周福星;刘媛媛;;阿坝州草地退化中的牧户行为分析——来自红原和若尔盖的调查[J];新疆农垦经济;2008年09期

2 俞婷;;新疆阿勒泰市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14期

3 李毓堂;;草地立法和草地管理[J];中国草原;1985年03期

4 英陶;;德令哈草地退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年03期

5 石树堂,,王立亚;青海草地退化状况及治理对策[J];青海草业;1994年02期

6 张保国;;西藏草地退化的经济学成因[J];西藏发展论坛;2014年01期

7 闫颖慧;胡小霞;;基于灰色关联法的甘南草地退化影响因素分析——以碌曲县为例[J];生态经济;2010年02期

8 常虹;;浅谈园林绿化中草地与树木的养护[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7期

9 胡民强;;合理利用红池坝草地,发展草地畜牧业[J];资源开发与保护;1991年04期

10 陈爱东;代卫川;;经济学视角下西藏草地退化的成因探讨[J];经济与管理;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瑞荣;申向明;;牧区草地退化问题的实证分析[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2 白明辉;李毅平;;浅谈草地重点治理与机械化保护性建设[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白明辉;李毅平;;浅谈草地重点治理与机械化保护性建设[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英俊;;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对策[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禾;;草地自然灾害状况与防治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陈佐忠;;逐步实施集约化草地畜牧业,发展优质畜产品,发挥草地的多功能[A];全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英俊;;农牧交错带农田草地系统耦合生产之管见[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姬秋梅;;应用VEGETATION/SPOT4遥感数据监测西藏草地变化[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9 江立方;陈生会;白从义;陈佳铭;杨再;;草地退化后陕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模式的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卢小良;柯兴彬;;草业产业化是草地保护与开发的原动力[A];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颜园园 王元红;藏西北草地退化近4成[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2 特约记者 李晓玲;城市生态改善 草地退化严重[N];阿克苏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刁新建;草地的反击[N];辽宁日报;2003年

4 记者 徐锦庚;藏西北生态堪忧 近四成草地退化[N];人民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建萍;科学:让草地焕发新的生机[N];人民政协报;2005年

6 窦观一;“草地石油工程”大有可为[N];人民政协报;2006年

7 毛玮民;太原市草地破坏严重[N];中国花卉报;2003年

8 段伟华;汾河流域草地生态治理工程启动[N];山西日报;2008年

9 王_g;高原植草植出绿色屏障[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10 王浩;全球变暖、过度放牧等导致藏西北草地退化近4成[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柴军;新疆牧民生产决策行为与草地退化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刘及东;基于气候产草量模型与遥感产草量模型的草地退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3 徐瑶;藏北草地退化遥感监测与生态安全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陈秀蓉;陇东典型草原草地退化与微生物相关性及其优势菌系统发育分析与鉴定[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孙阿依·吐尔孙;伊犁谷地草地退化因子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2 李春光;基于IDL的青海湖流域草地分类及其生物量监测遥感系统开发与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传新;基于遥感的锡林河流域草地退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冯双双;基于Landsat影像的草地退化动态监测[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郑华伟;甘孜州草地退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6 干文芝;雀儿山东北坡草地退化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7 俞婷;阿勒泰市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8 李百红;基于遥感数据的草地信息提取及动态监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刘媛媛;影响草地退化的牧户行为分析与调控[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10 孙超;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草地退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72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72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7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