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丘缓坡区域土地综合利用方法探讨
本文关键词:低丘缓坡区域土地综合利用方法探讨 出处:《规划师》2017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当前土地供需矛盾和耕地占补矛盾急剧突出的形势下,除了做好现有平原上的土地集约利用工作外,进行山地、丘陵等资源的建设用地开发,合理地向低丘缓坡要发展空间已成为我国新城镇空间扩展的重要选择。然而,由于生态敏感性高、开发成本大和技术利用复杂等因素,低丘缓坡的开发利用面临巨大挑战。常山县城东新区具有充裕的低丘缓坡建设条件,其规划充分利用GIS空间分析,明确用地布局、空间构成、天际线空间和生态廊道等要素,积极探索低丘缓坡开发导向下的新区土地综合利用方式,实现生态和谐视角下的"城镇上山"。
[Abstract]:In the current land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and arable land contradictions sharp prominent situ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existing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n the plain, mountain, hilly construction resources such as land development, a reasonable slope to the hilly development spa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oice of new towns in China space expansion. However, due to high ecological sensitivity, complex factor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ost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ow hilly is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 Changshan County East New District has abundant low hilly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its planning and make full use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clear land layout, space form, skyline space and ecological corridor elements actively explore the way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illy slope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land, ecological harmo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ll towns".
【作者单位】: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建筑设计院设计三所;
【分类号】:F301.2
【正文快照】: 0引言九景衢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程度上加强了浙江衢州市常山县与浙、闽、赣、皖等地区的联系,同时也拉开了常山县城东新区开发建设的序幕:一方面为了拓展城市空间,缓解人地紧张关系;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长三角高速发展需求、缩小常山县与同类型城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袁磊;;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年06期
2 周骏;;低丘缓坡开发的规划方法研究——以大田县冶铸机械加工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1年05期
3 黄杉;陈前虎;梁影君;姚宏平;;浙江省开化县城关工业区低丘缓坡开发的评价方法与利用策略[J];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凯丽;闫弘文;陈霄;;海阳市低丘缓坡荒滩土地适宜性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2017年02期
2 赵磊;;浙江省常山县东部新城开发策略与实践[J];规划师;2017年S1期
3 胡馨文;;低丘缓坡区域土地综合利用方法探讨[J];规划师;2017年S1期
4 栗滢超;侯雪娜;钱壮志;;河南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6年12期
5 杨天翔;;低丘缓坡地带生态城区空间管制方法与运用[J];住宅产业;2016年11期
6 曹庆安;涂梨平;宋佳;;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建设适宜性评价——以江西省全南县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16年04期
7 葛蔓蔓;蔡庚洋;金建伟;;基于数据分析的杭州市市区低丘缓坡资源利用研究[J];城市规划;2015年S1期
8 杨伟;廖和平;潘卓;李晓华;李涛;李靖;;基于GIS的重庆低丘缓坡土地产业转移适宜度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20期
9 黄晶;;基于无人机影像的低丘缓坡开发宜建性评价[J];江西科学;2015年02期
10 林建平;邓爱珍;;基于GIS的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江西省上犹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改素;丁志伟;胥亚男;王发曾;;河南省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研究——基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1期
2 吕杰;袁希平;甘淑;;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分析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35期
3 权丽君;赖水牯;吕添贵;;基于SWOT分析的宜春市袁州区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策略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3年05期
4 郭凯峰;苏涵;;云南省城镇化发展特征、路径及对策研究[J];规划师;2011年12期
5 黄杉;陈前虎;梁影君;姚宏平;;浙江省开化县城关工业区低丘缓坡开发的评价方法与利用策略[J];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06期
6 仇保兴;;借鉴日本经验求解四川灾后规划重建的若干难题[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6期
7 杨月圆;王金亮;杨丙丰;;云南省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J];生态学报;2008年05期
8 孙华芬;赵俊三;潘邦龙;肖龙山;;基于GIS和BP神经网络技术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1期
9 邢尚青;苏海龙;;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规划方法与实践——以海南大灵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8年01期
10 刘卫东;单娜娜;肖平;;利用SWOT方法分析县级土地利用的方向——以浙江省东阳市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云长;金华市低丘红壤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农业区划;1990年02期
2 金大信;;金华地区开发低丘红壤发展棉花生产之我见[J];浙江经济;1992年04期
3 张柏齐;;民国时期垦发低丘红壤的经营形式[J];古今农业;1993年03期
4 郑红斌;林敏;;三国故地当阳:瞄准低丘岗地[J];中国土地;2011年08期
5 ;福建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实行以奖代补[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24期
6 黄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大有可为[J];当代广西;2014年03期
7 ;加快低丘红壤开发 增加后备土地资源[J];浙江水利科技;2006年01期
8 郭戬;;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以丽水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9年02期
9 国瑞;;低丘缓坡大有潜力[J];中国土地;2011年08期
10 贺茂林;;辽宁省低丘缓坡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J];国土资源;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戬;;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以丽水为例[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2 刘t$;;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考[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杨子生;;试论低丘缓坡土地的概念[A];中国土地开发整治与建设用地上山研究[C];2014年
4 杨莉;邓显彬;张秋琴;黎登琴;罗海波;廖t ;汪黎黎;;贵州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政策监测实证研究[A];2013年西部十三省区市土地学会学术交流会交流发言材料[C];2013年
5 潘卓;廖和平;杨伟;庄伟;李涛;郭强;朱凯;张甜;;基于景观指数特征的低丘缓坡建设用地拓展趋势模拟分析——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6 潘卓;廖和平;;基于生态场势的低丘缓坡土地高效利用情景模拟——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例[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向晶方邋通讯员 张卉铃;30万亩低丘岗地4年换新颜[N];三峡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岩邋通讯员 邬晓波 洪艳华;荆楚低丘岗地改造工程全面铺开[N];湖北日报;2008年
3 记者 陈真邋通讯员 叶长明;我市改造低丘岗地[N];咸宁日报;2008年
4 记者 小杨邋忠辉 通讯员 荣华;确保完成低丘岗地改造任务[N];湖北日报;2008年
5 周耘芳 何朝;新城低丘岗地改造惠及8000农户[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6 何波邋顾浩;随州低丘岗地专项规划编制启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7 记者 杨伟鸣邋通讯员 谭辉龙;咸安低丘岗地开发让地生金[N];湖北日报;2008年
8 记者 周荣华;改造低丘岗地 促进农民增收[N];咸宁日报;2008年
9 记者 周荣华邋通讯员 李长春 叶长明;我市着力改造低丘岗地[N];咸宁日报;2008年
10 罗田县委委员、副县长 程德裕;关于山区县低丘岗地改造的思考[N];黄冈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家涛;基于Model Builder的低丘缓坡地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江;低丘缓坡山地工业类型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3 徐峰;沂南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亚平;安徽省低丘岗地抑螺防病林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5 孟娜;麒麟区金麟湾区块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6 黄曦红;湘乡市“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效益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赵俊;基于GIS的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8 夏得月;基于GIS的低丘缓坡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9 罗鹏;基于3S技术的兰溪市低丘红壤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潜力评价[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郄旭日;低丘缓坡地适建性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72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7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