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北京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出处:《生态经济》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改善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是治理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途径。依据北京农村家庭的资料,通过统计和计量分析发现:在农村家庭生活消费的能源总量中,电力、煤炭和燃气等商品能源占77.65%,其中煤炭占53.14%,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源占比16.77%,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占比5.58%。家庭的收入、所居地形、兼业情况和人口等多个因素对农村家庭选择生活能源有影响,当这些因素变得允许时,农村家庭选择消费清洁便利的能源。政府应该支持能源的清洁化使用,鼓励开发无污染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Abstract]:Improving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in rural areas is a way to control air pollution and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rural households in Beijing. Through statistics and econometric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among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77.65 are electricity, coal and gas, of which 53.14% are coal. Straw and firewood and other biomass energy accounted for 16.77 percent, solar energy, biogas and other new energy accounted for 5.58. Household income, living terrain. A number of factors, such as concurrent-business situation and population, have an impact on rural households' choice of living energy. When these factors become permitted, rural households choose to consume clean and convenient energy. The government should support clean use of energy.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biomass energy, solar energy and other renewable energy.
【作者单位】: 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基金】: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委托项目“北京农村地区能源应用现状调查”(2044115198)
【分类号】:F323.214;X24
【正文快照】: 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影响农村生产生活、城市空气质量和自然生态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多个区域严重的雾霾天气,使人们迫切感受到同一天空下的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不能忽视。2007年国家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不仅关乎中国能源发展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杨;范必威;;大米品质的评价及其主要影响因素[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年12期
2 何纪力,徐光炎,朱惠民;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1992年03期
3 张淑英;;浅析市民环保意识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市场;2014年16期
4 黄涛;;污染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5 赵根成;贾劲松;欧阳彬;;水和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的影响因素[J];能源环境保护;2014年04期
6 毛文成;杨曙明;杨丽华;张严化;;餐厨废弃物的腐败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饲料工业;2014年S1期
7 刘建伟;吕嵩;王勇;杨超;;哈尔滨市某水库蓄水前后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7年06期
8 孙岩;宋金波;宋丹荣;;城市居民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2年01期
9 段伟;温亚利;王昌海;;朱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户对环境和朱瀗保护的态度影响因素分析[J];湿地科学;2013年01期
10 林莲卿;闻慧芬;马光勋;;建筑物表面氡析出率的测定[J];中国公共卫生;198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若玲;柳领君;任爱玲;韩静;;河北省煤炭和矿石港口码头粉尘排放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3 戴春雷;刘晓艳;张雷;初磊;;大庆地表石油降解影响因素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李青;;谈高速公路施工期的污染与防治[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5 田恬;陈国强;;对真丝绸精炼废水液COD影响因素的研究[A];“五洋杯”2010年江苏纺织学术论文集[C];2011年
6 戚国英;刘爱辉;皇甫顺泽;戚国权;;油田污水水质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付中华;张延玲;王玉刚;李士琦;;熔融条件下飞灰中Zn与Pb的挥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雅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孙岩;居民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漪;中国居民的环境行为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2 杜佳霖;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杨加赢;北京市商住交通混合区过氧化物的污染特征及其对气溶胶生成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4 陈宇;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李路遥;黑龙江省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6 石静;山东省雾霾污染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7 刘雷;山东省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谭琦;江苏城市居民碳能力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于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10 谢柄柯;Desulfovibrio sp.CMX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过程特性和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79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7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