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精准扶贫视阈下插花地区贫困户生计状况与生计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5 14:14

  本文关键词:精准扶贫视阈下插花地区贫困户生计状况与生计行为研究 出处:《江汉论坛》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精准扶贫 插花贫困 可持续生计


【摘要】:插花地区贫困发生的局部性、分散性、相对性,决定了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精准扶贫视阈下,对贫困户生计状况的识别是前提,典型案例调查结果显示,插花地区贫困户脱贫面临严重的生计资本瓶颈。实证研究表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对贫困户生计行为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发展型生计行为的影响较大,金融资本对保障型生计行为的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因户因人施策,在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完善发展型生计和保障型生计支持政策,实现插花地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
[Abstract]:Local area, flower poverty dispersion, relativity, determin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view of the precise poverty, identification of poor households living conditions is the premise, the typical cas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er area of poor households out of poverty is facing a serious bottleneck of livelihood capital.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natural capital,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physical capital for poor households living behavior is not significant, human capital, social capital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livelihood behavior of large financial capital influence to safeguard livelihood behavior greatly. Therefore, people must account policy, based on the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the poor households, targeted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livelihood livelihood support polic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of poor households. Flower area

【作者单位】: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精准扶贫视阈下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构研究”(项目编号:16BJY116)
【分类号】:F323.8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6亿多人成功脱贫,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中国反贫困历程经过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5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雄;张银银;丁士军;吴海涛;;可持续生计方法及其对中国扶贫开发实践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11期

2 朱秀变 ,崔志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23期

3 王明英;;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J];商场现代化;2006年21期

4 王文川;马红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J];理论界;2006年09期

5 周焕丽;惠永智;王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3期

6 王晟;;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对策探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年03期

7 李茜;毕如田;;替代生计对农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研究——以山西西北四县为例[J];农业与技术;2008年01期

8 宋兵兵;;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0年24期

9 李蓉丽;陈祝叶;;文昌航天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浅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09期

10 黄建伟;;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设计[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梁燕;;以土地换保障 走可持续生计道路[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梁燕;;以土地换保障与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道路——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王伟林;黄贤金;;基于参与性调查的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4 孙炜红;张冲;;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5 谢旭轩;;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晓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扶贫、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生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毕大远;“可持续生计”是当务之急[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仰华;城镇化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赵振新;准格尔旗矿区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款支出对其可持续生计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3 胡敏;丹寨县工业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4 张东生;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张蔓蔓;可持续生计视野下失地农民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金磊;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四川藏区农牧民的生计资本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

7 王航;郫县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李素萍;鄱阳湖区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吴丽媛;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10 许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保障和对策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83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83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b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