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农区农村聚落合理用地规模测算研究: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
本文关键词:平原农区农村聚落合理用地规模测算研究: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 出处:《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利用 农村聚落 耕地聚落比值 禹城市 平原农区
【摘要】:对农村土地利用未来情景和农村聚落用地合理规模的预测分析,是挖掘农村土地整治潜力和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基础。以位于黄淮海平原的山东省禹城市为例,从耕地聚落比值优化的角度探讨未来农户不同兼业化程度情景下农村聚落用地的合理规模。结果表明,种植业收入是影响禹城市农户收入的重要因素,平原农区农村人口和聚落的合理规模测算需要综合考虑区域耕地规模;当前禹城市农村地区耕地聚落比值较低(3.9),绝大部分村庄耕地聚落比值在2~6之间,占村庄总数的75%左右,区域耕地聚落比值亟须优化和提高;在农户兼业化现状情景和深化发展情景下,合理耕地聚落比值分别为9.95和15.99,农村聚落合理用地规模分别为6 638和4 278 hm2,可腾退潜力分别为8 121和10 481 hm2;未来禹城市农村聚落用地整治增地率约为55.02%~71.01%,但现实整治增地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城镇化发展情景与土地制度改革的创新力度。
[Abstract]:The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future situation of rural land use and the reasonable scale of rural settlement land. It is the basis to excavate the potential of rural land renovation and optimiz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ural land use. Take Yucheng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angle of optimizing the ratio of cultivated land settl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able scale of rural settlement land under the situation of different degree of concurrent farming of farmers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ome of planting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income of farmers in Yucheng City. The rational scale of rural population and settlement in plain agricultural areas needs to consider the scale of regional cultivated land. At present, the ratio of cultivated land settlement in rural areas of Yucheng City is lower than 3.9%, and the ratio of cultivated land settlement in most villages is between 2 ~ 6, accounting for about 75% of the total number of villages, so the ratio of regional cultivated land settlement should be optimized and improved urgently.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scenario, the ratio of rational cultivated land settlement was 9.95 and 15.99, and the rational scale of rural settlement was 6 638 and 4 278 hm2 respectively. The recoil potential was 8 121 and 10 481 hm2, respectively. In the future, the land increase rate of rural settlement land in Yucheng is about 55.02and 71.01%. But the potential of land improvement depends large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of land system reform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186,41130748)
【分类号】:F321.1
【正文快照】: 乡村空间的优化和重构是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当前我国广大平原农区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空心化现象严重,耕地细碎化利用,导致乡村生产和生活空间配比失衡[1]。探讨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农村聚落合理规模及其空间布局,是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旭旦,金其铭;江苏省农村聚落的整治问题[J];经济地理;1983年02期
2 冯文勇;;山区农村聚落空心化特点分析[J];农村经济;2007年07期
3 冯文勇;郑庆荣;李秀英;刘丽芳;;山区农村聚落空心化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4 彭鹏;周国华;;农村聚居模式研究初探[J];特区经济;2008年01期
5 李振泉;开展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的主要课题[J];东北师大学报;1985年03期
6 张玉凤;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农村聚落调查报告[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7 李福龙,陈淑兰;关于中国农村聚落中“空心户”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3年06期
8 方志戎;周建华;;人口、耕地与传统农村聚落自组织——以川西平原林盘聚落体系(1644—1911)为例[J];中国园林;2011年06期
9 郭平若;刘祥秀;;清代陕北长城外农村聚落地理初步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万晔,司徒群,朱彤,扬克诚,付保红,吴文青,何云红;云南傣族农村聚落分类体系与建设整治途径研究[J];经济地理;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一中;隆少秋;;广州市城市边缘区农村聚落转型的调查研究——以增城市新塘镇为例[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荣;;我国城镇密集地区农村聚落与城镇化互动关系的思考[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李正军;史凌霄;;晋南新农村聚落景观的整治规划研究[A];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安治永;切实加强指导 防止大拆大建[N];中国建设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思敏;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聚落体系重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闵婕;三峡库区典型区域农村聚落空间演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惠怡安;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聚落发展及其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李贺楠;中国古代农村聚落区域分布与形态变迁规律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复田;长沙市郊农村聚落规划与建设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2 宋明洁;荆州市农村聚落空间格局:层次与聚离[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赵显蕊;基于村庄分类的西北贫困地区村庄适宜性规划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黄洋;基于川西林盘保护下的新农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5 马雨婷;基于农村聚落本土性的成都平原新农村设计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张磊;社会经济变迁影响下云南环洱海地区农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布局优化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赵若焱;芜湖城乡交接带农村聚落转型——调查·研究·实践[D];清华大学;2003年
8 李霞;适宜地貌景观的山地新农村聚落布局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9 高塔娜;自然环境对农村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李媛;重庆忠县农村聚落空间分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94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9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