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成功引种后化学成分和遗传稳定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一个改进的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兼论遗传资源对江苏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农业大学》 2015年
西洋参成功引种后化学成分和遗传稳定性研究
魏晓雨
【摘要】: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为五加科人参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是与人参(原植物为人参P.ginseng C.A.Meyer)互补长短的一种名贵药材。西洋参在我国成功引种并规模化推广种植已有30多年,虽然在引种成功时已经对其各方面作过充分的研究,证明国产品质量与进口品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有效成分及遗传特性是否已经发生什么变化,已经得到一些关注。因此本文以人参及加拿大西洋参为对照,以国家GB标准和《中国药典》要求为依据,比较了我国典型产地西洋参总皂苷含量、3种《药典》要求的单体皂苷含量的变化;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以RAPD及ISSR分子技术,分析其遗传稳定性。综合以上测定指标,以此评价我国引种西洋参成功后的种质稳定性,为西洋参种质资源的优化及合理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研究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紫外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对国内外13个产地的西洋参样品的总皂苷含量及三种单体皂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利用SPSS19.0软件对其进行差异性分析和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显示,有两个样品没有达到国家GB标准;一个样品没有达到《中国药典》要求;综合皂苷含量聚类结果显示西洋参与人参分类明显,不同产地西洋参划分为三大类,不同产地西洋参皂苷类成分有较大差异。从化学成分上看,我国引种的西洋参总体上没有问题,但质量稳定性已经开始出现趋势性问题了,因此今后应加强西洋参品种选育工作,以保证其种质资源的有效成分的稳定性。(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收集的国内外13个不同产地西洋参中的总糖、还原糖和多糖的含量分别进行检测,利用SPSS19.01软件对其进行差异性分析和构建聚类树状图,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其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异。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西洋参在糖类物质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聚类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西洋参可聚为四大类;统计学变异分析将13个产地西洋参划分为3大产区,其中东北产区变异度较大,该差异是否是因为与人参同地种植存在一定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确定。(3)对上述2大类化学成分运用SPSS19.01软件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并构建基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综合聚类树状图。结果显示Rg1、Re、Rb1和还原糖的变异系数均在25%以上,还原糖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8.328%;综合聚类将13个产地的西洋参聚为4大类。(4)采用CTAB提取总基因组DNA,通过浓度质量测定及PCR法对比西洋参干品及鲜品的DNA质量。结果显示干品OD260/OD280比值且均在1.8左右,含量在150~250μg/mL,RAPD-PCR扩增后的产物可用于下游分子生物学的操作。(5)选取13个RAPD随机引物及12个ISSR引物对样品DNA进行PCR扩增,根据条带数目,应用NTSYS-pc2.10e软件,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3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97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81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5.51%;12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9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64条,多态性百分率为64.65%;通过聚类分析显示,RAPD及RAPD+ISSR综合可将样品聚为4大类;ISSR可将样品聚为2大类。RAPD和ISSR标记构建的样品聚类树状图在分类上稍有差异,但总体趋势一致;在ISSR上,发现无人参生产的地区的西洋参与有人参生产的地区的西洋参可明显各聚一类。综合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引种的西洋参在遗传与原产地西洋参之间的差异还未达到质的差异,但要注意建立良种田,以保持种质稳定。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67.53;R28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宗林;西洋参茎叶水溶性多糖结构分析及其生理活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1年02期
2 王绍明,张霞;植物遗传资源的重要性[J];生物学通报;2000年07期
3 杨军岭;邱财荣;吕水利;杨侠;;西洋参中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8年12期
4 马小军,汪小全,肖培根,洪德元;野山参与栽培参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天天;栽培人参和西洋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运霞;王晓武;;我国花椰菜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现状[J];北方园艺;2010年19期
2 范俊安;王继生;夏永鹏;邱宗荫;;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及其对中药新药研究的影响[J];重庆中草药研究;2005年01期
3 王琼,程舟,张陆,万树文,丁建弥,傅大煦,陈家宽,张文驹;野山人参和栽培人参的DALP指纹图谱[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张振臣;陈俊标;马柱文;李淑玲;汤亚飞;邱道寿;谭铭喜;;铁皮石斛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差异与相关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5 Li-qiu Zou;Xue-jun Kuang;Chao Sun;;Advances in Transcriptomic Studies and Ginsenoside Biosynthesis of American Ginseng[J];Chinese Herbal Medicines;2015年02期
6 冯传平,黄鹏,王效山;人参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概况[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年04期
7 段银妹;段承俐;;DNA分子标记在人参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年06期
8 黄玉吉;黄颖桢;陈菁瑛;苏海兰;;3个仙草品系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2年03期
9 梁文裕,曹雯,王俊,王晓锋;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吴江月;濮励杰;朱明;戴小清;陈新建;韩明芳;;一个改进的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兼论遗传资源对江苏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汪维云;;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徐蓓蕾;张贵君;逄美芳;;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美玲;;烤烟种质资源差异性分析[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真;;现代生物技术与中药材质量控制[A];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学与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文青;闫永红;林雀跃;;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道地药材研究中的应用[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巾帼;田兴军;陈彬;朱静;杨昌林;李重琦;宋福强;;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许美玲;;烤烟种质资源差异性分析[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Ⅶ——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希璥;中韩人参研究的系统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何礼;我国栽培豇豆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其育种策略的探讨[D];四川大学;2002年
3 张慧丽;西洋参中抗糖尿病物质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4 关萍;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ta B1遗传多样性及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盛波;西洋参改善IR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黄以钟;福建药用植物板蓝与建青黛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7 张君毅;半夏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及质量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罗亚萍;手机频率电磁辐射对大鼠肝脏的影响及西洋参胶囊对其干预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9 吴友根;广藿香种质资源分子标记、栽培生理及其品质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刘丽;活血丹种质资源及其药材品质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微;人参发酵酒的研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阵阵;应用AFLP技术筛选与红花品质相关的分子标记[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张文青;黄芩优良种源的筛选及其与基因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朱殿龙;金莲花生物学及种质评价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5 王婷;忍冬种质资源调查及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罗周良;刺五加资源及质量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权;王荣生;钱素文;刘彦;高显忠;王志民;;野生人参的生长发育规律[J];中国林副特产;1992年01期
2 王琼,程舟,张陆,万树文,丁建弥,傅大煦,陈家宽,张文驹;野山人参和栽培人参的DALP指纹图谱[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3 何正文,刘运生,陈立华,曹美鸿,夏家辉;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优化PCR条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4 兰进;人参农家品种的初步调查[J];吉林农业科学;1985年03期
5 郭若薇,张崇禧,郑友兰,李向高;花旗山参、进口西洋参与吉林西洋参中脂肪酸的分离鉴定[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S1期
6 任跃英,高巍,郭影,王罡;黄果及红果人参、西洋参基因组的RAPD分子标记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孙晓秋,陈丹,初丽伟,郑毅男;西洋参中精氨酸双糖甙的发现及定量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8 王天云,黄亨履;抢救种质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999年02期
9 李静,卫永第,陈玮瑄;野山参叶及西洋参叶脂肪酸成分分析[J];人参研究;1996年02期
10 徐昭玺,魏建和,王丽华,李宝文,刘兴兰,周敏,薛万荣,姜信伟,唐崇胜;人参选择育种的研究——不同等级的母株对后代的影响[J];人参研究;199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栾维江;东北春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张静;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山杨杂种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3 魏利;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Du Tour)遗传多样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术卓;西洋参茎叶的开发利用[J];北京农业;2001年04期
2 江野;;参棚小气候特征与西洋参生长的最适棚式选择[J];中国农业气象;1990年04期
3 魏春雁;西洋参的应用与质量研究现状[J];特产研究;1998年04期
4 ;盆栽西洋参[J];华夏星火;2000年04期
5 丁之恩;西洋参中生理活性物质研究的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1年04期
6 李春龙;魏晓明;王文;王杰;李英科;;沼液在西洋参上的应用试验[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1年08期
7 朱桂香;李荣峰;王纪华;刘鹏举;赵冬梅;王化武;丛林;王铁生;檀树先;;西洋参病虫害调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研究[J];人参研究;1990年01期
8 杨淑培;;提高西洋参种子萌发率技术[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3年04期
9 胡炳义,任富成,刘铁城,刘惠卿;硒素对西洋参生长的影响[J];中药材;1994年11期
10 徐志臣,高显忠,,李荣峰,钱淑文;叶面复合肥对西洋参产量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J];特产研究;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亚会;吴连举;魏云洁;王志清;孔详义;王英平;;西洋参部分种质资源形态特征、特性研究[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延武;许肖龙;裘鉴卿;王德华;钱保功;徐景达;马兴元;;西洋参皂甙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Ⅰ.西洋参叶中ocotillol型人参皂甙的结构分析[A];第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3 刘尚裕;;西洋参叶20S-原人参二醇组皂甙抗心肌缺血作用及其机理分析[A];海峡两岸三地药理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胡国柱;漆琼瑶;高幼奇;文珠;;西洋参皂苷抑制缺氧性神经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A];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呼吸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廖伟坤;[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廖伟坤 李清华;[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赵术卓;[N];农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之恩;西洋参干制机理及茎叶果深加工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2 任跃英;黄果、红果人参和西洋参种源的系统研究与鉴定[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3 张慧丽;西洋参中抗糖尿病物质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秋菊;三萜人参皂苷对人参、西洋参等植物生长发育的效应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5 徐克章;人参、西洋参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6 侯集瑞;国产及进口人参和西洋参药材质量的对比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3年
7 渠琛玲;西洋参化学组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张崇喜;人参、西洋参和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9 刘昌达;西洋参花蕾化学成分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10 盛波;西洋参改善IR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一个改进的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兼论遗传资源对江苏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1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