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速生丰产林经营模式的影响——以广西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20 14:04

  本文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广西 速生丰产林 经营模式 趋势 出处:《林业经济问题》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林业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探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广西速生丰产林经营模式的变化趋势。调查数据显示:集体统一经营模式已不适应林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合作组织经营模式和公司化经营模式将是广西速生丰产林发展的趋势;速生丰产林的投资、经营规模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产生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政府应该引导、塑造合作组织和公司化经营模式的良好"土壤环境",林农应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联合在一起形成合作社、合作林场等合作组织,形成规模经营,以便克服资金难题。
[Abstract]: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forestry workers in 14 prefectural cities in Guangxi was conducted.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ing forest in Guangxi after the reform of collective forest right system. The investigation data show that the collective unified management mode is no longer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production and will gradually withdraw from the historical stage. Th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model and the corporatization management mode will be the fast growing high yield forest development tendency in Guangxi;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guide and shape the good "soil environment" of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and corporatization management mode. Forest farmers should form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and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such as cooperative forestry farms on the basis of conscious and voluntary basi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capital.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73286)
【分类号】:F326.27
【正文快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生产区农村土地制度的大变革,被誉为“第三次土地革命”[1],其目的是解放林业生产力,明晰林地使用权与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2003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铺开,到2016年已有13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林改后,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阙龙善,吴喜昌,郭英荣,张朝晖;联营速生丰产林间伐作业和收益分成的调查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1年03期

2 宁久丽;营造速生丰产林的重要因素[J];国土绿化;2003年04期

3 刘长敏,宁久丽;营造速生丰产林应注意的问题[J];河北林业科技;2003年01期

4 柏方敏,陈晓萍,何友军;湖南发展速生丰产林的几个问题[J];湖南林业科技;2003年03期

5 余席伟;对我省速生丰产林建设的思考[J];湖南林业;2003年04期

6 沙立功,王晓光,周国相;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浅析[J];林业勘查设计;2003年01期

7 葛云星;黑龙江省速生丰产林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2003年03期

8 余席伟;湖南速生丰产林建设的机遇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4年01期

9 盛炜彤;;合作(托管)造林有利但也有风险[J];中国林业产业;2005年07期

10 孙启波;董萍;徐衍武;;对加强速生丰产林成林后管理的几点建议[J];林业勘查设计;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莫晓勇;;桉树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体系评述[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吴际友;汪晓萍;姜新华;;湖南省速生丰产林发展战略研究[A];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勃;高心丹;;速生丰产林培育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A];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莫晓勇;梁理勇;龙腾;;桉树速生丰产林的生态问题与解决途径[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5 莫晓勇;龙腾;;雷州林业局桉树培育技术体系评述[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阳;田年军;;白桦速生丰产林定向培育技术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四清 许怡平;我市今年将重点发展速生丰产林[N];安庆日报;2007年

2 陈作华;我市速生丰产林长成全国亮点[N];焦作日报;2007年

3 肖洪波 潘大为 本报记者  李江天;四项政策助推辽宁速生丰产林发展[N];辽宁日报;2006年

4 张枥邋涂小军;速生丰产林 增收新产业[N];南充日报;2008年

5 记者 景山;“凯特琳”速生丰产林项目进展顺利[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6 记者 管炜 塔拉;左中走出农防林和速生丰产林建设新路子[N];通辽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徐琦;速生丰产林成投资热点[N];中国环境报;2004年

8 拜存星 郭强峰;社会资金投资河南速生丰产林项目[N];中国包装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高文力;柏广新 建议东北实施速生丰产林产业[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刘小林邋曹雄清;1.5亿元桉树速生丰产林项目落户汝城[N];郴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丹;速生丰产林机械化培育过程集成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兴成;潍坊市速生丰产林推广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么蕊;河北省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3 张涛;徐淮平原速生丰产林生态效益货币化评价[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刘志辉;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专家咨询服务系统的研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马驰;速生丰产林培育专家系统的研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杨健;速生丰产林融资风险控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丁凤梅;市场风险下杨树速生丰产林经营决策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8 姚蕾;速生丰产林测土配方专家系统的研建[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黄振胜;永林集团桉树投资效益评价与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黄振胜;永安市桉树投资效益评价与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48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48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0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