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地利用中的社会排斥:解释、量表编制与检测

发布时间:2018-01-21 04:50

  本文关键词: 农地利用 社会排斥 量表 因素分析法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探索非物质因素对农地利用产生的作用,文中从社会排斥这一角度出发,理论分析农地利用中社会排斥现象的存在,概括农村社会排斥的概念、属性及其特征,编制农村社会排斥量表,运用预调查数据对量表进行验证。通过信度效度分析,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和KMO值分别为0.915和0.888,通过因素分析,提取4个方面因素,据此,农地利用中的社会排斥可以从经济排斥、政治排斥、观念排斥、关系排斥4个维度来体现。此量表的开发为研究农村社会排斥对农地利用效率、农地集约利用程度、农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资料利用效率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on-material factors on farmland utilization,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analyzes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exclusion in the use of agricultural 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xclusion, and generalizes the concept of rural social exclusion. Attribut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al exclusion scale, using pre-survey data to verify the scale. Throug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The Cronbach's Alpha coefficient and KMO value of the scale were 0.915 and 0.888, respectively. The social exclusion in farmland use can be reflected in four dimensions: economic exclusion, political exclusion, conceptual exclusion and relational ex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cale is to study the efficiency of rural social exclusion in farmland use. The degree of intensive use of agricultural land,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land scale management and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tio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兰州市国土资源评价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1263003)
【分类号】:F321.1
【正文快照】: 现代发展理论已经注意到资本、土地与劳动之外的非物质因素的重要作用[1]。"社会关系"无疑是很重要的非物质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进入快速的转型期,农村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分散和封闭的乡土社会已越来越深地进入或者卷入到一个开放的、流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江梅;曾玉荣;林国华;吴越;;海峡两岸农地利用政策的比较研究[J];台湾农业探索;2011年05期

2 刘彦琴,郝晋珉;农地利用系统状态评价方法及应用——以曲周县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3 赵芳;日本的农地利用及其促进对策[J];现代日本经济;2002年05期

4 王静,郝晋珉,李涛;浅析农地利用社会效益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J];农村经济;2005年02期

5 王静,郝晋珉,段瑞娟;农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J];资源·产业;2005年01期

6 闵捷;张安录;;大连市农地利用中的生态问题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3期

7 袁弘;蒋芳;刘盛和;蔡建明;;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市多功能农地利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10期

8 陈士银;周飞;吴雪彪;吴明发;;湛江市农地利用绩效与农业结构调整[J];经济地理;2009年02期

9 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模式探讨[J];科技和产业;2010年09期

10 李波;张俊飚;;基于我国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碳效应特征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马连营;臧俊梅;;新疆农地利用经济效益初探[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方斌;倪绍祥;韩玉翠;王亚华;;破解阻尼农地利用多样化发展的思维固化力——以江苏省金湖县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3 于晓康;李子君;;山东省农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赵福臣;刘锦成;吴凤华;;黑龙江省农业发展与农地利用保护[A];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与土地使用管制——'98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赵义;杨庆媛;陈展图;石彦;刘燕;;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地利用的影响浅析——基于对重庆市九龙坡区的调查[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明艳;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陈洪昭;闽台农业合作中的农地利用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利民;农地边际化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世勇;贫困地区农地利用效率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王静静;河南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利用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王静;农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马莹;流转农地与非流转农地利用效率对比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袁伟伟;农地利用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6 李艳彬;基于农户视角的农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浩;基于DEA方法的河南省农地规模利用效率评价[D];河南大学;2012年

8 刘倩楠;南方丘陵地区农户生计变化对农地利用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杨宣;基于DEA方法的湖北省农地利用效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绮桦;基于DPSIR框架的珠江三角洲农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D];暨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50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50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b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