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耦合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民族地区 脱贫致富 耦合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两个系统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耦合问题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目标耦合决定了两者耦合的性质和方向,起着导向作用。除落脚点、学科归属一致外,完善两者的互促机制是重中之重。路径耦合决定了两者耦合的方式和措施,起着规范作用。两者在理念、制度、队伍等合治上大有作为,力戒各弹各的调。力度耦合决定了两者耦合的结果和成效,起着落实功能。力度耦合难在实干,苦干+巧干是其本质特征,如此方能达成双赢的目的。
[Abstract]:Two as a systems engineering, to create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the key problem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minority areas coupled concentrated in three aspects: the target determines the nature and direction of coupling coupling, which plays a guiding role. In addition, the same subject, improvement of both the mutual promotion mechanism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The path coupling decision the two coupl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play a normative role. Both in concept, system, staff treat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void the shells of the transfer. The two coupling dynamics coupling result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ation plays a function. In the hard work hard work hard to force coupling, + smart is its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so in order to reach the goal of win-win.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研究中心2016年度招标课题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研究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研究”(立项编号:MSY16022);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发展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CJW12012)
【分类号】:D633;F323.8
【正文快照】: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是两个系统工程,两者耦合度越高,社会越稳定越团结,人民生活越幸福;两者耦合度越低,社会越不稳定越不团结,人民生活越不幸福。一、目标耦合旨在双赢目标耦合决定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耦合的性质和方向,起着导向性作用。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央、中南访问团在湖南民族地区[J];民族论坛;2003年08期
2 江民;江西发改委:坚持民族地区优先发展[J];中国民族;2004年05期
3 王开琼;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J];理论与当代;2004年12期
4 朱前星;论如何构建民族地区干部道德[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5 丛涛;;“软秩序”与“和谐”——探寻民族地区和谐法治建设的阻滞与路径[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6 丁丽娟;;对加强党在民族地区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J];前沿;2006年09期
7 朱国庆;李卫红;;试析三峡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J];理论界;2007年04期
8 崔德富;;加快民族地区科学发展 促进沿河和谐社会建设[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9 ;地震无情 人间有爱——湖南民族地区干部群众与四川灾区同胞真情守望掠影[J];民族论坛;2008年06期
10 陈敬会;;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基本途径思考[J];民族论坛;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启新;;试论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与现代化[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回眸 经验 展望——改革开放30年齐齐哈尔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考[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叶雨海;;正确处理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矛盾[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庞元第;;论入世对民族地区影响的特殊性和对策[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马继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青海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汤志华;;民族地区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力研究[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吴秀荣;蒙锡廷;;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兴旺[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8 杨应旭;;加快贵州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罗剑;;人口素质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10 莫健;;大兴民族调查研究之风 改变民族地区贫困落后面貌[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樊继达;“十二五”时期民族地区公共产品治理的重点[N];学习时报;2010年
2 记者 彭国平;解决民族地区群众“就医难”问题[N];乐山日报;2014年
3 本报评论员;加快民族地区奔向全面小康的步伐[N];人民日报;2014年
4 张广艳;新闻扶贫:民族地区扶贫的有效手段[N];中华新闻报;2005年
5 毛莎;推进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N];阿坝日报;2007年
6 ;要依法促进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发展[N];人民日报;2007年
7 孙琳;推动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N];四川日报;2007年
8 王欢;保护好发展好民族地区群众利益[N];四川日报;2007年
9 贾毅;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N];甘肃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覃敏笑 沈洪竹 刘兴祥;推进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N];贵州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廖金香;民族地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商万里;中国民族地区妇女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李小平;国家政策在民族地区的波尾效应和红利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李刚;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寅;云南民族地区民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2 于慧;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指数的编制、均等化差距的统计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王娟;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4 张雅清;民族地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5 牛慧丽;我国民族地区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6 倪欢;“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焦荣洁;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8 黄侃;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莎日娜;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丁金涛;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风险识别能力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2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62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