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关税政策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6 00:13

  本文关键词: 农产品 关税政策 政策效应 出处:《上海海关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004年是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出现了逆差,这种逆差一直持续到现在,出现了我们所说的“逆差常态化”现象,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为了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缓解自2004年以来持续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本文从农产品进口关税政策入手,选取2002年至2015年14年间的农产品进口关税数据以及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以及相关性的回归分析,并对不同年份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我国农产品进口关税政策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第一,从2002年至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入手,对关税水平、关税的杠杆调节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知我国农产品进口关税税率目前处于较低水平,并且我国农产品进口关税的调节作用已经相当疲软。第二,从关税计征方式、关税税率分布、关税离散程度、关税高峰以及关税升级等五个方面对进口关税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农产品进口关税存在计征方式过于单一、税率分布较为集中、关税离散程度不明显、关税高峰税率偏低以及关税升级不明显等问题。第三,对我国自入世以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EViews软件对农产品进口额与农产品进口关税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知,我国2002年至2008年农产品进口额与关税水平的相关性比2008至2015年的相关性要高,但总体而言,相关性均属于较低水平。第四,从关税配额总量、配额农产品进口结构以及配额完成率等方面对我国进口农产品关税配额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进口农产品配额管理制度的设置存在结构性的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配额设置。第五,考虑到关税政策仅是影响农产品贸易的一个因素,本文还对导致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其他原因进行了适当补充,认为我国农业生产不具规模化以及农产品农药残留大等农产品质量问题也是诱导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本文在对主要贸易往来国农产品关税政策进行分析介绍的基础上,对本文分析得出的农产品进口关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细化农产品进口税目,增加税率设置差异度。参考发达国家税则的制定方法标准对农产品分类进一步细化,在细化进口关税税则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农产品采用不同的进口关税,进一步提升关税税率设置的差异度。第二,推进农产品进口关税计征方式多样化。参照国际上很多国家的做法,对农产品进口关税多样化计征。在适当增加从量税计征税目的同时,还可以考虑根据现实情况征收临时关税、复合关税以及季节性关税等进口关税。在计征方式的设置上,我们还应当根据情况的不同而选择非从价税、从价税、复合税以及季节性关税等结合的方式增加计征方式的多样性。通过增加计税方式的多样性,启用一些特殊的关税保护制度,进一步增强税收的弹性和灵活性。第三,努力推动建立内容动态化、形式多样化的农产品关税配额管理制度。在国际贸易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地调整农产品关税配额数量及税率,优化关税配额结构,降低完成率较低的配额农产品的配额量,并适当提高这类农产品的配额内税率,针对完成率较高的农产品,可以适当提高配额量。第四,对农产品中的原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关税减让,对于农产品的半制成品以及制成品应适当提高进口关税的税率,增加农产品原料到半制成品再到制成品之间的税率差,形成“从原材料到中间产品到最终制成品”由低到高的“瀑布式”关税税率结构。第五,降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提升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关税税率,当然,我国也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对敏感农产品设置浮动的进口关税税率,在浮动范围灵活地调节关税税率,进一步提高关税的调节作用。第六,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加大技术投入及市场监督力度,努力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质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关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752.50;F32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娟;我国彻底改变传统的高关税政策[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2年11期

2 夏金梅;;论关税增长和汉代私营贩运贸易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4期

3 原野;;新关税政策对化肥市场影响分析[J];化工管理;2008年12期

4 ;欧盟拟对美国产生物柴油征收进口关税[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9年05期

5 江勇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关税探究[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江雪;;化肥关税政策酝酿调整[J];四川化工;2010年06期

7 王爽;于巧丽;;碳关税对中国外贸影响的两重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7期

8 ;海关关税政策调整,笔记本电脑关税减八成[J];电脑爱好者;2012年09期

9 王普光;对当前我国关税作用的探讨[J];国际贸易问题;1984年01期

10 周福基;陈炳华;;中国的关税政策与关税税法[J];国际贸易;198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绍庭;;漫谈关税与国际海关业务制度——兼谈征收关税理论原则[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2 徐世腾;;美国碳关税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3 何薇;;美国关税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温洪玉;;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关税减免政策述评[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明喜;汪寿阳;王明荣;;全球对美出口贸易的博弈分析——基于碳关税视角[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黄金树;李仁耀;蔡惠羽;;外国技术授权策略与本国关税政策之探讨[A];经济学(季刊)第4卷增刊(总第18期)[C];2005年

7 黄媛虹;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杨仕辉;魏守道;;碳关税对中美两国影响的博弈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周晓唯;赵娜;;基于社会福利效应分析的碳关税征收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冯宗宪;于璐瑶;何阳;;碳关税征收情境下的中国产业竞争力变动态势和对策分析[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巴文;巴西拟取消部分食品进口关税[N];中国税务报;2007年

2 省财政厅副厅长 胡双明;用好关税政策 促进科学发展[N];山西日报;2007年

3 邓丽 实习记者 庄佳婧;“碳关税”带来的是什么?[N];中国包装报;2009年

4 叶子;俄政府将提高电视机进口关税[N];远东经贸导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陈继军;化肥企业冷静思量关税新政[N];中国化工报;2012年

6 王征 王建凡 任烈;我国关税两大基本职能[N];中国财经报;2004年

7 陈敏瑜;“最佳税率”与关税效应[N];中国税务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邹国金;关税筹划成为企业关注热点[N];中国税务报;2001年

9 宋世益;俄罗斯大幅提高进口我商品关税[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10 王东京 李莉;关税是一柄双刃剑[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温宇静;关税政策推进技术创新的机制和实施保障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2 李杰;欧盟碳关税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福利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3年

3 黄文旭;国际法视野下的碳关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谢申祥;寡头竞争条件下的最优关税与研发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东辉;多哈农业协议及其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健之;中国现行关税政策及未来调整方向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林丽敏;碳关税与中国外贸的应对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芳林;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4 庄利全;C公司SKD模式关税成本优化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郭莹;我国进口关税与产能过剩相关性的量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林健;WTO框架下碳关税的合法性探究[D];华侨大学;2015年

7 张晓月;欧盟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8 王一川;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收回关税自主权过程之探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包志坤;碳关税对中国高碳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分析[D];宁波大学;2014年

10 陈晓彤;环境关税法律制度构建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93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93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5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