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对公益林差异化生态补偿的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赣江源区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 农户 差异化生态补偿 生态公益林 Logistic模型 出处:《林业经济》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基于瑞金市、石城县2地赣江源区249份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年龄、文化水平和林地生态区位3个方面探讨农户对公益林差异化补偿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户对公益林差异化生态补偿的认同度为54.6%,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生态区位的农户对差异化补偿的认同程度有明显差异,影响农户认识差异的驱动因素为林业技术指导的需求度、职业、家庭年收入、林地面积、公益林对农户生活的影响度、外出打工人数的变化、农户决策受他人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249 rural households in Ruijin City, Shicheng County and Ganjiang River Source District in Shicheng County, from age to age, Three aspects of culture level and ecological area position of forest land were studie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farmers' cognition to the difference compensation of public welfare fores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farmers' recognition degree of the difference compensation of public welfare forest was 54.6% and the logistic mode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age was differen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recognition of difference compensation among farmers in ecological area. The driving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ce of farmers' cognition are the demand degree of forestry technical guidance, occupation, annual income of family, area of forestland, and so on.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welfare forest on farmers' life, the change of the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influence of others on farmers' decision making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perfect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public welfare forest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福建省资源环境监测与可持续经营利用重点实验室;三明学院;江西省永丰县李山林场;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广州市河涌管理中心;
【基金】:福建省高校产学研重点项目“适应区位生态功能的生态公益林优化经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15N5010) 三明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资助“基于遥感和物候的毛竹林碳汇功能评价”(编号:16YG03)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基于利益相关者赣江源公益林生态补偿满意度评价”(编号:GJJ14288)
【分类号】:F326.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健;韩玉昌;张健东;;认知风格和性别对不同类型框架效应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2 李惠梅;张安录;王珊;张雄;杨海镇;卓玛措;;三江源牧户参与草地生态保护的意愿[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3 农夫;;神奇的盐湖[J];绿色中国;2012年12期
4 王昕;陆迁;;农户生态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耿国彪;孙晓东;;对话绿色财富 践行低碳生活[J];绿色中国;2010年07期
6 李晓光;苗鸿;郑华;欧阳志云;;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振通;柳荻;孔德帅;靳乐山;;基于机会成本法的草原生态补偿中禁牧补助标准的估算[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2期
2 郭孝玉;付爱平;柯云;刘健;;农户对公益林差异化生态补偿的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赣江源区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2017年01期
3 朱子云;夏卫生;彭新德;黄道友;;基于机会成本的农产品禁产区农业生态补偿标准探讨——以湘潭市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6年11期
4 欧阳志云;郑华;谢高地;杨武;刘桂环;石英华;杨多贵;;生态资产、生态补偿及生态文明科技贡献核算理论与技术[J];生态学报;2016年22期
5 周清;;浅析影响林业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因素及几点管理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20期
6 王丽佳;刘兴元;;甘肃牧区草地退化影响因素分析——以甘南、肃南和天祝牧户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7 张倩;;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的经济激励效果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05期
8 谢慧明;俞梦绮;沈满洪;;国内水生态补偿财政资金运作模式研究:资金流向与补偿要素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9 常书铭;;汾河水库上游水源涵养区水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人民黄河;2016年09期
10 彭文英;马思瀛;张丽亚;戴劲;;基于碳平衡的城乡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6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健;韩玉昌;陈胜男;;认知风格对决策中框架效应影响的研究进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2 曹世雄;;生态修复项目对自然与社会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11期
3 赵雪雁;路慧玲;刘霜;严江平;;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补偿农户参与意愿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4 张琴琴;摆万奇;张镱锂;刘林山;;黄河源地区牧民对草地退化的感知——以达日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1年05期
5 李永宁;;论生态补偿的法学涵义及其法律制度完善——以经济学的分析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靳乐山;郭建卿;;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研究——以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居民为例[J];资源科学;2011年01期
7 冯艳芬;董玉祥;王芳;;大城市郊区农户弃耕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番禺区农户调查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5期
8 杜秀芳;王颖霞;赵树强;;框架效应研究30年的变迁[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郑海霞;张陆彪;涂勤;;金华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10 宋灵青;李玉环;刘儒德;;情绪与认知方式对决策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光梅;闵庆文;李文华;甄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科学问题[J];生态学报;2007年10期
2 张翼飞;陈红敏;李瑾;;应用意愿价值评估法,科学制订生态补偿标准[J];生态经济;2007年09期
3 侯宝锁;傅建详;;生态补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4 蒋良勇;邹冬生;胡长青;李林;薛伟;;对完善生态补偿体系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年01期
5 赖力;黄贤金;刘伟良;;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8年06期
6 谢维光;陈雄;;我国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7 郭建卿;靳乐山;;中国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林业经济问题;2008年04期
8 李晓光;苗鸿;郑华;欧阳志云;;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009年08期
9 冯艳芬;刘毅华;王芳;杨木壮;;国内生态补偿实践进展[J];生态经济;2009年08期
10 王伟;段建南;贾宁凤;孙利青;;土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其意义[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贤金;;土地生态补偿:模式类型、价值基础与实现路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永宁;;生态补偿法学涵义的经济学分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刘俊威;吕惠进;;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4 严力蛟;;生态补偿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超宇;邸永召;;生态补偿制度之探究——以正外部性的生态补偿为视角[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谢维光;陈雄;;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述评[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施燕;陈原笑;苏倪;;生态补偿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逸;黄贤金;胡初枝;;基于生态补偿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文华;;北京市森林的生态服务与生态补偿[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万本太;生态补偿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赵凡;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纳入国家试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浙江生态补偿走向制度化[N];人民日报;2006年
4 阮晓琴;环保总局将在四领域试点生态补偿[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记者 陈浩;环保总局:四个重点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N];商务时报;2007年
6 顾瑞珍邋丁冰;环保总局:生态补偿试点将在四领域展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郑晓波;我国将在四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N];证券时报;2007年
8 记者 王立忠;我市4个县(市)区获省政府生态补偿[N];铁岭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琦;生态补偿尚需平衡多重利益[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刘晓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立洪;生态补偿量化方法及其市场运作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胡小飞;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王志风;经济欠发达地区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高辉;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宋蕾;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理论与计征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余璐;生态补偿的政府间供给议价[D];暨南大学;2009年
7 金艳;多时空尺度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黄润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何承耕;多时空尺度视野下的生态补偿理论与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云聪;生态补偿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林燕;生态补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楚乔;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李梅;我国生态补偿的哲学反思[D];新疆大学;2009年
5 郑麒;基于宁波余慈地区统筹规划的生态补偿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周劲松;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张晓静;政府在生态补偿中的主导作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8 江秀娟;生态补偿类型与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翠;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女杰;基于生态服务和生态消费的区域生态补偿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97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9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