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县农地制度变迁中的制度效率分析
本文关键词: 农地产权 制度变迁 制度效率 平罗县 出处:《宁夏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自古拥有土地就代表着拥有财富,农村土地制度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村各项政治、法律等制度得以运行的保障。农村土地制度运行得当不仅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也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提出要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加强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使其更好的发展,符合我国大政方针的要求。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国家、产权和契约是影响制度效率的“制度要素”。制度要素整体运行水平的高低制约着制度效率的高低,其中一个或两个要素运行不得当就会使制度效率出现“短板”,使制度效率降低。国家、产权和契约作为制约农地制度效率的三个基本因素,对农地制度的影响会表现为不同的制度效率类型,效率类型不同,对应的治理方法也不同。本文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国家、产权和契约这三个要素,结合制度变迁和制度效率的相关知识,在回顾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对平罗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概括,并根据制度效率的“短板理论”和CPC模型,判定出平罗县农地制度改革的制度效率类型为:国家高效率、产权低效率、契约低效率,因此,需要对产权和契约“双短板”同时进行有效率的治理才能提高平罗县农地制度的效率,文章最后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Land ownership since ancient times represents wealth, and the rural land system is the foundation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olitics of rural areas. The proper operation of the rural land system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harmonious rural society. The 12th Five-Year Plan of the country also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issue. Therefo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the rural land system and make it better development,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eneral policy of our country. Property right and contract are the "institutional elements" which affect the institutional efficiency. The level of the whole operation level of the institutional elements restricts the institutional efficiency. If one or two of these elements are not operated properly, the institutional efficiency will be reduced and the system efficiency will be reduced. State, property right and contract are the three basic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land system. The influence on farmland system will be manifest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institutional efficiency, different types of efficiency, and different governanc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three elements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state, property right and contract,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institutional changes and institutional efficiency,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s of rural land in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land system reform in Pingluo County, and according to the "short board theory" and CPC model of institutional efficienc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stitutional efficiency types of rural land system reform in Pingluo County are: high efficiency of the country, low efficiency of property rights and low efficiency of con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land system in Pingluo County, it is necessary to manage the property right and contract "double short board" at the same time.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铁军;形成稳固的受惠群体──关于农地制度创新的思考[J];中国土地;2001年07期
2 何忠伟;入世后我国农地制度发展的新思考[J];调研世界;2002年07期
3 常伟;我国农地制度绩效探析[J];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4 王礼燕,揭毅;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分析与创新[J];理论月刊;2003年06期
5 伍业兵;试论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及其绩效的衡量标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6 陈志刚 ,曲福田;不同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对农地制度的需求不同[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47期
7 伍业兵;试论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及其绩效的衡量标准[J];农业经济;2004年02期
8 马有生,马才学;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评析及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4年03期
9 贺达水;日本的农地制度[J];读书;2004年09期
10 马有生,马才学;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评价及思考[J];经济师;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淑军;;浅谈农地制度创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刘冬娟;;农地制度创新——农地股份合作制度初探[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徐美银;;外部环境变化、主体认知互动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邓焕民;;国家效用与中国农地制度[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韩美琴;;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6 殷杰;卢晓;;日本农地制度及其借鉴意义[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武力;王丹莉;;“贫困陷阱”与新中国农地制度变革研究[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张鹏;张安录;;永佃制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李明权;;日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启示[A];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省农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西玉;;农地制度建设若干问题思考[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西师范大学 王小平 吕世辰;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农地制度[N];人民日报;2013年
2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吴毅;《地根政治》:揭示农地制度新变革的真问题[N];北京日报;2013年
3 王小平 吕世辰;如何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农地制度[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4 本报评论员 刘波;农地制度创新破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5 张红宇;对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张红宇;构建以“三权分离”为特征的新型农地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7 整理 王平;农地制度创新应以使用权为核心[N];东方城乡报;2014年
8 汤安中;也谈当前农地制度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9 任显文;解决好农地制度变迁带来的问题[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10 张红宇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构建“三权分离”的新型农地制度[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旭;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实证研究与思考[D];浙江大学;2002年
2 蒋文华;多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D];浙江大学;2004年
3 汪军民;中国农地制度的绩效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徐美银;基于农民认知视角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巴特尔(BA Teer);从我国土地制度演进探索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6 易永锡;中国现阶段农地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红宇;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彭美玉;中国农地制度多样性一般均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柴富成;新疆兵团农地制度变迁与绩效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10 靳相木;中国农地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朝敏;我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公平与效率[D];湖南大学;2004年
2 周芸;新中国农地制度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3 郭永生;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4 田飞艳;平罗县农地制度变迁中的制度效率分析[D];宁夏大学;2015年
5 张瑞萍;喀斯特地貌自然环境、人口压力与农地制度变迁[D];贵州大学;2008年
6 易萍;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革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甘永春;基于全球视角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路径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8 肖德均;新中国农地制度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9 张学凤;建国后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易要兵;农地制度变迁的关联分析[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25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52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