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支持政策改革背景下国内外大豆市场动态关联分析——基于贝叶斯DCC-GARCH模型
本文关键词: 现货市场 期货市场 动态关联性 贝叶斯DCC-GARCH模型 价格支持 出处:《农业技术经济》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利用2007年1月—2015年6月国内外大豆现货与期货市场交易日价格高频数据,构建贝叶斯DCC-GARCH模型,定量分析了国产大豆现货价格、进口大豆现货价格、大连大豆期货价格及美国CBOT大豆期货价格的波动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表明,国内外大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均呈偏态分布;现货和期货价格波动的衰减速度随波动幅度的增加逐渐放缓。同时,进口现货市场与大连期货市场的关联性逐渐增加,大豆贸易商期货市场的参与度日渐提高;国产大豆现货市场由于政策因素带来的市场分割,使其与进口现货市场、大连期货市场和美国CBOT期货市场的关联度很低;2014年大豆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口大豆主导市场价格的局面。
[Abstract]:Based on the high frequency data of spot and futures price of soybean in China and abroad from January 2007 to June 2015, a Bayesian DCC-GARCH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analyze the spot price of domestic soybean and the spot price of imported soybean. The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lation of soybean futures price in Dalian and CBOT in US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rice fluctuation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soybean futures market and spot market is asymmetric, and both of them are skewed distribution. The attenuation rate of spot and futures price fluctuation gradually slows down with the increase of volat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evance of import spot market and Dalian futures market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soybean traders futures market increases day by day. The domestic spot soybean market is separated from the imported spot market because of the market segmentation caused by the policy factor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alian futures market and American CBOT futures market is very low. In 2014, the market reform of soybean industry alleviated the market price of imported soybean to some extent.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503250) 农业部专项“大豆市场监测预警”;农业部软科学“大豆目标价格制度执行与评价研究”(编号:201516-1)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跟踪研究——以大豆为例”(编号:CIRS2015-1-1)资助
【分类号】:F323.7;F7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红梅;第6届世界大豆研究会议[J];世界农业;2000年03期
2 刘凤菊;2000年我国大豆产需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0年08期
3 陈清一;关于发展新疆大豆生产的意见[J];新疆农业科技;2000年04期
4 李莹;大豆生产 前景广阔[J];山西农业;2000年05期
5 周进宝;万永红;赵双进;张孟臣;;我省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种子世界;2000年11期
6 信玉真;今年美国大豆收成将比去年增长11%[J];大豆通报;2001年05期
7 白木,周洁;我国大豆生产加工现状综述[J];吉林农业;2001年10期
8 吴庆兵;2001/2002年度全球大豆供求展望[J];粮食与油脂;2001年05期
9 刘新录 ,左孟孝;发展内蒙古大豆生产的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1年11期
10 ;2001年世界大豆市场看好[J];饲料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铁男;商绍刚;;当前我省大豆生产中的几个问题及其采取的应对措施[A];老专家2008年建言献策选编[C];2009年
2 秦富;孙立新;白人朴;;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竞争力及对策[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耿臻;杨青春;苑保军;吕广伦;张东辉;李伟峰;;发展专用大豆生产推动产业化进程[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杨文钰;雍太文;任万军;樊高琼;牟锦毅;卢学兰;;发展中国南方套作大豆的背景与对策[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杨文钰;雍太文;任万军;樊高琼;牟锦毅;卢学兰;;发展南方套作大豆的背景和对策[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超;;加强有机大豆基地管理开拓国内外市场[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刘忠科;杨凌舒;杨宏宝;杨志;吴军;吴朔;王延昌;苏文武;李大为;李恩键;任晓颖;刘霁萱;;增施硅、钙元素肥料对大豆抗御不良气象及增产作用[A];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屈晓s,
本文编号:1542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54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