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不同流动模式下农民工集群行为参与——高风险群体的识别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8 05:08

  本文选题:城镇化 切入点:农民工 出处:《人口学刊》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视角,应用深圳市P区和河南省Y县的调查数据,描绘农民工集群行为参与的总体现状和特征;将农民工群体分为流出地就近流动、流入地就近流动和流入地异地流动三种典型流动模式,分析不同流动模式下农民工的集群行为参与现状;识别农民工集群行为高风险人群,对其进行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仍具备集群行为爆发的巨大潜在势能;农民工集群行为具有年轻化、主动化特征,集群行为参与高风险人群是在人口净流入区异地流动的"80后"农民工,其参与动因在于当前生计和未来发展的弱势性;不公平感和公民权意识是农民工集群行为爆发的直接心理动因,流入地非正式组织参与为其提供资源支持,政府信任对集群行为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tion mo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verall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workers' participation in cluster behavior by using the survey data of P District of Shenzhen and Y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There are three typical flow modes: nearby flow and different flow.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participation in cluster behavior under different flow modes, and identifies the high risk groups of migrant workers' cluster behavior. It is found that the migrant workers still have the potential energy of the cluster behavior outbreak, and the migrant workers cluster behavio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er, more active. The "post-80s" migrant workers who are involved in the high risk groups in the population net inflow area are the "post-80s" migrant workers whose motivation lies in the weakness of the current livelihood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he sense of unfairness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hip are the direct psychological drivers of the outburst of peasant workers' cluster behavior. The informal organizations in the floating areas provide the resources support for them, and the government trust plays an effective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cluster behavior.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个体与集体行为分析及其在公共安全中的应用——基于社会计算与大规模网络数据的研究(12AZD1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可持续生计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13&ZD04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的生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市民化的核心问题及对策研究(15ZDA048)
【分类号】:F3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晓蓉;;公共管理中网络集群行为治理方法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年21期

2 王林;时勘;赵杨;;网络集群行为执行意向的维度研究[J];管理评论;2013年12期

3 冯旭;汪永涛;;聚合的力量——论集群行为[J];消费导刊;2006年11期

4 韩笑;;大学生集群行为的分析、控制及反思[J];消费导刊;2008年13期

5 李臣;;国内网络集群行为研究文献综述[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李阳春;彭璐;;论危机事件中网络集群行为的发生机制及调控[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颜其松;;透视虚拟时空里的“哄客”现象[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06期

8 常大地;程芳薇;;浅析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网络集群行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9 刘昱;南光耀;;由征地拆迁引发的集群行为中的决策分析——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10 卢春伶;谭有模;;网络“人肉搜索”集群现象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严磊;胡修银;;基于集群行为社会认同模型的集群行为动力机制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邹妍艳;李波;;“人肉搜索”:网络集群行为解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洁;王二平;;认知与情绪引导对化解集群行为的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基于ROST CM的网络集群行为分析——以新浪微博“南京梧桐树”事件为例[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5 周应祺;王军;钱卫国;曹道梅;张仲秋;;鱼类集群行为的研究进展[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书维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全面揭示集群行为的动力学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峰;集群行为的柔性制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邓海峰;网络诱致催化型集群行为演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刘卓乾;网络集群行为的涌现机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杜斐;网络集群行为及演变规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黄鹤;悲情、愤怒、戏谑:网络集群行为的情感动员[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屈亚琴;社会网络中舆情传播的集群行为演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7 李晓赛;基于精细化社会认同模型的集群行为动因机制拓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8 巴斯腾;第三方群体集群行为:双路径模型的拓展[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9 易颖晟;受害者公正敏感性对网络集群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10 贾举;网络集群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82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582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6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