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畜禽养殖污染的经济分析及防控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3 23:21

  本文选题:畜禽规模养殖 切入点:环境污染 出处:《吉林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迅速提高,这直接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均肉、蛋、奶的消费量迅速增加。畜禽产品消费量的提升直接促进了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促使我国畜牧业由传统的散养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饲养模式转变。一方面,规模化养殖会降低畜禽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但是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农牧脱节,直接导致畜禽粪便排放密度的增加,进而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根据我国环保部门的统计,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来源之一。因此,探讨我国的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在确保畜禽养殖业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处理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畜禽规模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控政策,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从宏观方面分析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规模结构变化状况以及畜牧业污染排放状况,然后运用EKC模型实证分析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在微观方面通过对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的调查,分析畜禽规模养殖场环境治理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然后在考虑我国环境成本及国家环保补贴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不同规模畜禽养殖的成本收益状况;最后在借鉴国外成熟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策略进行优化。围绕以上的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从畜禽养殖规模结构变化及养殖环境污染状况来看,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并且并正处于由传统散养为主向规模化养殖为主的阶段转变,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仍会继续提高。同时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污染的最主要污染源。2.从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来看,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倒U型”关系,这说明我国目前针对大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措施是有效的,但是目前我国畜禽规模养殖绝大多数仍以中小规模养殖场为主,这些养殖场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半段,对我国的环境仍具有很大的威胁,对这部分养殖场的环境治理是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政策更应该关注的部分。3.从规模养殖户(场)环境治理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来看,通过对吉林省生猪养殖场粪便处理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选取的大多数影响因素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养殖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养殖特征、心理认知以及国家的政策都会影响养殖户粪便处理方式的选择,但是养殖规模、养殖户的环保政策认知、无害化处理意愿以及政府补贴政策是影响养殖户是否选择环境友好型处理方式的主要因素,而且在这几大因素当中政府补贴政策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4.从畜禽养殖成本收益来看,如果考虑养殖环境成本,平均每头肉牛需要支付的年环境成本为605.8元,每头奶牛的年环境成本为1137.8元,每头生猪的年环境成本为234.3元,每只家禽的年环境成本为3.3元。而畜禽养殖户所获得的环保补贴则大大低于其环境成本,因此如果让畜禽养殖户去支付养殖的环境成本,则会造成大部分畜禽养殖的净利润为负,会严重挫伤畜禽养殖户养殖的积极性,影响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畜禽养殖户的环保补贴来促使养殖户采取环境友好型的粪便处理行为。5.从我国现行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政策来看,目前我国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政策过于偏向大规模养殖场,而忽视了中小规模养殖场。而目前我国大规模养殖场占比仍然较小,我国的畜禽规模养殖仍然以中小规模养殖场为主,因此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在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政策时,不仅要继续加强对大规模养殖场的监管与环保补贴,而且要将环保补贴政策向中小规模养殖场倾斜。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在研究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时,将研究对象分为中小规模养殖户和大规模养殖户,针对不同类型养殖户来进行研究;(2)本文在进行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检验时,利用的数据为我国31个省市的宏观数据,涉及的范围更广、数据更为全面;(3)本文在研究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行为时,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对政府与养殖户之间的相互博弈进行了分析,更好的体现了政府的政策对畜禽养殖户粪便处理方式选择的影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713;F326.3


本文编号:1608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08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5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