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执行偏差及纠偏路径
本文选题: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切入点:执行偏差 出处:《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耕地占补平衡是一项严控耕地总量下滑的耕地保护政策,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加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以及与中央政府进行利益博弈等原因,致使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占多补少、占优补劣、挪用补偿、浪费土地资源等执行偏差。为此,在耕地保护过程中,应促成地方政府秉持公共性之责,坚守公共利益价值取向的底线,并建立地方政府主税种财政体系,拓宽地方财政收入渠道,消除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动机;矫正府级之间的利益博弈格局,调和地方与中央的府际关系;建立有效的耕地保护激励机制,激发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积极性,以强化地方政府公共行政能力,提升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可执行力,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顺利实施。
[Abstract]:The balance between occupation and compens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s a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policy which strictly controls the decline of the total amount of cultivated land.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the excessive dependence of local governments on land finance, and the game of interests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so on, As a resul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there appears some executive deviations, such as more and less compensation, superiority and substandard compensation, misappropriation of compensation, waste of land resources, etc.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be made to uphold the public responsibility. Adhere to the bottom line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establish the local government main tax finance system, widen the local financial revenue channel, eliminate the local government's land finance motive, correct the benefit game pattern between the prefectural level,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 administrative capac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occupation and compens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we shoul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balance between occupation and compens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商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底线公平视阈下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模式变革及其福利效应研究”(编号:13BGL115)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多目标多主体共生视角下农地城市流转决策与利益协调机制研究”(编号:71403083)
【分类号】:F32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小平;李金展;柴铎;;中国耕地保护基金的设立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09期
2 许丽丽;李宝林;袁烨城;高锡章;刘海江;董贵华;;200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效果分析[J];资源科学;2015年08期
3 姚荣;;府际关系视角下我国基层政府环境政策的执行异化——基于江苏省S镇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04期
4 张琳;张凤荣;薛永森;严良政;;中国各省耕地数量占补平衡趋势预测[J];资源科学;2007年06期
5 王世忠;胡文霞;刘卫东;;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宗梅;满旺;聂芹;邓富亮;孙凤琴;黄于同;;基于遥感的耕地信息提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31期
2 许尔琪;张红旗;;喀斯特山地土地利用变化的垂直分布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年12期
3 许婧雪;曹银贵;;基于文献数据统计的中国耕地变化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6年09期
4 吕添贵;李洪义;吴次芳;周宏冀;薛杰;王文广;;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下沿海地区海涂围垦效应、风险与出路[J];广东土地科学;2016年04期
5 罗明忠;刘恺;;职业分化、政策评价及其优化——基于农户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6 王盼盼;宋戈;王越;;农用地分等及土地开发整理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1期
7 柳新好;李圣荣;;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6年06期
8 周小平;李晓燕;柴铎;;耕地保护补偿区域间分配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以福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6年05期
9 陈美球;刘桃菊;吴萍;;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落实的现实困境与完善对策[J];中州学刊;2016年05期
10 陈昌玲;张全景;吕晓;黄贤金;;江苏省耕地占补过程的时空特征及驱动机理[J];经济地理;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蕊;孙萍;吴金希;张景奇;;中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成效与局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3期
2 马斌;;央地关系一体化下的地方政府创新与区域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3 张百平;张雪芹;郑度;;关于严格限制西北干旱区荒地开垦的若干对策与建议[J];干旱区研究;2013年01期
4 程维明;柴慧霞;方月;周成虎;田长彦;吴世新;汤奇成;;基于水资源分区和地貌特征的新疆耕地资源变化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11期
5 贺东航;;“简约治理”与林改政策在乡村的实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周雪光;练宏;;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J];社会学研究;2012年05期
7 沈子华;;政府实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方法创新——以成都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度为例[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樊自立;禹朴家;乔木;徐海量;张鹏;张青青;傅荩仪;;绿洲土地整合是增加耕地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措施——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2年05期
9 马义华;李太后;;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2年08期
10 裴丽;姚荣;;制度异化视野下包容性乡镇基层政府治理模式构筑[J];商业时代;2012年2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展开[J];农村财务会计;2006年12期
2 林涛;;浅谈新疆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新机制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3 张飞;孙爱军;孔伟;;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的利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4 王梅农;刘旭;王波;;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变迁及今后走向[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5 何腾兵;金蕾;邓冬冬;;喀斯特山区县域耕地占补平衡预警[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6 钱凤魁;边振兴;董秀茹;刘洪彬;吴岩;马发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耕地占补平衡体系构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7 杨利民;;走出耕地占补平衡的困境——湖南省部分县区耕地占补平衡实地调研分析[J];中国土地;2013年11期
8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机制与措施[J];资源·产业;2001年07期
9 蒋金红;;耕地占补平衡考核要落到实处[J];中国土地;2006年08期
10 李倩;叶桦;;占补平衡考核:新标准带来了什么?[J];中国土地;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程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形势分析[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孙彦伟;姜广辉;;指标分解法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设想[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3 李新涛;许兆良;;山区县耕地占补平衡情况分析与对策建议[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传茂;易必奎;;增强保护耕地意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5 李玉良;王萍;;关于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后续管理与利用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杜文星;黄兰发;;新疆耕地占补平衡可行性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汤小橹;金晓斌;李朝旗;李洁;;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的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制度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烨;;关于耕地占补平衡有关问题的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施开放;刁承泰;;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韩娟;吕萍;钟和曦;;现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机制自身建设问题及建议[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应建勇;浙江连续9年耕地占补平衡[N];浙江日报;2005年
2 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张旭;我市连续1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N];宁波日报;2011年
3 记者 陈敏 见习记者 丁国瑞;我市着力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N];汉中日报;2011年
4 记者 高长岭 董建矿;我省首次拍卖耕地占补平衡指标[N];河南日报;2012年
5 记者 ,
本文编号:1650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50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