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本文选题:土地利用 切入点:地形 出处:《中国土地科学》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揭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原因、过程及机理,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法、地形位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研究结果:(1)各地类在地形梯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层级分布特征,水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地形梯度优势分布区均为低区段,旱地和建设用地为低、中低区段,林地为中低、中高和高区段;(2)土地利用变化以稳定型和前期变化型为主,二者分布较为分散,稳定型主要为低、中低地形梯度的旱地和中、高地形梯度林地,前期变化型主要为低地形梯度的旱地和中地形梯度的林地二者转变为水田,其余图谱类型的比例均在5%以下,分布较为集中,主要表现为低地形梯度耕地内部结构转变。研究结论:在自然、社会和政策因素综合作用下,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地形梯度效应显著,未来应加强对低地形梯度耕地和中、高地形梯度林地的规划管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ic factors on the change of land use pattern, and to reveal the caus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land us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To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regional 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s: land use information map method, topographic loc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tic analysis method. The dominant distribution areas of terrains gradient in paddy field, grassland, water area and unused land are all low section, low section, low section of dry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middle and low section of forest land, middle, high and high section of Guan2) the land use change is mainly stable type and early stage change type, the main type of land use change is stable type and early stage change typ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m is scattered, the stable type is mainly dryland with low, middle and low topographic gradient, and the forest land with high and middle topographic gradient, the former change type is mainly dryland with low topographic gradient and the woodland with middle topographic gradient is transformed into paddy field. The proportion of the other atlas types is below 5%, and the distribution is concentrated, which mainly shows the change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with low topographic gradient. Conclusion: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natural, social and policy factors, The effect of topographic gradient on land use change in Niaolihe River Basin is significant. In the future,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low-topographic gradient cultivated land and medium-high topographic gradient forest land should be strengthened.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土地管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520)
【分类号】:F30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绍祥;一部系统研究土地利用配置的力作——评刘彦随著《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2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3 方华荣;我国现有土地利用现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3期
4 欧建华;土地利用和合理利用土地[J];石河子科技;2001年01期
5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6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7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8 陈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9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新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6期
10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群弟;董玉祥;;广州市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测度与分析[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潘况一;;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以丽江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5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6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9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10 记者 王高峰;调研城镇化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N];咸阳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亮;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7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梁栋栋;基于动态邻居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拟及生态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宋丹;长春市低碳土地利用分析与结构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矫德阳;中俄边境贸易驱动下的区域土地利用演变及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荣月静;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南京市碳储量与生物多样性功能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王亭停;海淀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屈永慧;不同土地资源要素多样性格局的关联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9 陆勇衡;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赵健龙;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1651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5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