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土地整理项目碳排放测算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3 08:38

  本文选题:土地整理 切入点:碳排放 出处:《河北经贸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资源需求的空前提高使得人地矛盾日益严峻。土地整理的广泛开展,不仅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同时也为土地产出率水平的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循环的影响具有”双刃剑”的作用,通过低碳技术的应用,可有效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强化碳排放管理,为植被土壤固碳作用的积极发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关于土地整理的碳收支经常被忽视,缺乏有效的碳排放测算方法和减排措施,因此,本研究选取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行唐县翟营乡北郄凹村等(3)个村土地整理项目、平山县大吾乡田兴村等(10)个村土地整理项目、灵寿县青同镇白朱乐村等(19)个村土地整理项目三个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区土地整理示范建设项目,通过遥感解译、野外调查与室内测试等方法从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整理施工过程两方面测算并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后碳排放变化特征。根据研究结果可知:(1)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碳储量变化情况为行唐县翟营乡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碳储量增加了450.512t,平山县大吾乡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碳储量增加了256.184t,灵寿县青同镇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碳储量增加了1704.346t,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项目实施后为均为碳汇效应;(2)典型土地整理项目的碳源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土地整理项目能源消费CO2排放总量灵寿县最大为15619.264t,其次为平山县4951.604t,最少为行唐县2516.716t。行唐县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相当于排放了1808.868t碳,平山县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相当于排放了4110.627t碳,灵寿县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相当于排放了12181.878t碳,均表现为碳源效应。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and city urbanization, increasing demand on land resources makes peopl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Land consolidation is widely carried out,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land use structure, but also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ncreasing land productivity level. Land use change has "double-edged effect the sword" influence on the carbon cycl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land us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can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arbon emissions, as vegetation and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play an active role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land consolidation. The carbon budget is often ignored, lack of effective carbon emissions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alculation method therefore, this study selected measures of Western Shijiazhuang Xingtang County in Taihang Mountain Zhai Ying Xiang Bei Xi Ao Cun, (3) a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village, Pingshan County Da Wu Xiang Tian Xing Cun, (10) the whole village land Project, Lingshou County town of white village, Zhu Qing Tong (19) demonstration project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ree in Hebei province Taihang Mountain District Village piedmont plain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ing methods from two aspect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land consolid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change of carb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1) carbon storage changes caused by land consolidation of land use change for Di Ying Xiang Xingtang County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district carbonstorage increased 450.512t, Pingshan County Da Wu Xiang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area carbon storage increased 256.184t, Lingshou County town of green land after finishing the project area carbon storage increased 1704.346t, land use change resul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2) the typic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of carbon sources including land leveling engineering, irrigatio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road engineering,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rojects,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energy consumption total CO2 emission in Lingshou county is 15619.264t, followed by 4951.604t for a minimum of Pingshan County, Xingtang County Xingtang County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2516.716t. area equivalent to 1808.868t carbon emissions, Pingshan County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area equivalent 4110.627t carbon emissions, Lingshou county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area equivalent to 12181.878t carbon emissions, showed the effect of carbon source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展,彭补拙;江苏省吴江市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J];资源科学;2000年03期

2 刘卫东;浅论土地整理[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0年03期

3 徐建春;联邦德国乡村土地整理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06期

4 谭术魁;土地整理的兴起及其规范推进[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年04期

5 刘晓峰,贾玫;探索土地整理模式 实现资源持续利用[J];吉林农业;2001年03期

6 李秀霞;城镇土地整理的潜力与途径研究[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李金良,黄宜广;浅谈山东省土地整理的潜力及对策[J];资源·产业;2001年11期

8 鲍海君,吴次芳,叶艳妹,童菊儿,汪峰;土地整理中田块设计和“3S”技术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9 高向军,鞠正山;论“中国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J];中国软科学;2002年05期

10 许建斌;土地整理如何产业化[J];中国土地;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宗德;;土地整理市场化的特点及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罗明;龙花楼;;土地整理理论初探[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高向军;鞠正山;;试论“中国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蔡运龙;;土地整理要重视文化景观建设和农民参与[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5 王军;李正;白中科;鞠正山;;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王军;李正;白中科;鞠正山;;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袁丽丽;;试论土地整理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8 罗明;龙花楼;;土地整理理论初探[A];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高向军;鞠正山;;试论“中国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A];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范金梅;孟宪素;薛永森;;论土地整理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指标体系[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阮晓平 王华耀;土地整理让农民增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2 张德学邋詹伟;土地整理要“三分建、七分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刘之沛 彭江;万安土地整理“整”出沃野粮仓[N];江西日报;2006年

4 记者  项文渊 卢庆红 通讯员  施杨波;缙云土地整理半年新增耕地2400余亩[N];丽水日报;2006年

5 记者 红艳;我区实施土地整理项目 去年新增耕地六千余公顷[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6 特约记者 田永平 通讯员 牛富宝;土地整理项目拓宽农民增收路[N];锡林郭勒日报;2006年

7 本版编辑 主讲人 郧文聚 范金梅 菡冰;新理念:可持续土地整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8 张新民邋通讯员 吴梅 吴建兵;市内六区获土地整理权[N];天津日报;2008年

9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郧文聚 田玉福;探索土地整理新机制引导资金科学使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10 郭秀东;土地整理项目落户霍市设施农业园[N];通辽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宿胜;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钰霞;重庆市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D];西南大学;2012年

3 于潇;三江平原典型农场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安全与可持续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4 高明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5 杨朝现;人地关系协调视角下的土地整理[D];西南大学;2010年

6 刘向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土地整理项目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罗文斌;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艾亮辉;土地整理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董利民;土地整理融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10 付光辉;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国柱;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霍亚涛;城乡统筹视野下的我国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刘兴忠;潍坊市滨海地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盛利;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科;土地整理项目影响后评价[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浩;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测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唐瑶;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效益评价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炼军;土地整理的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黄文妍;重庆市土地整理效益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10 贾芳芳;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2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52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b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