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贫困退出机制的总体框架及其指标体系

发布时间:2018-03-28 03:32

  本文选题:贫困退出机制 切入点:精准脱贫 出处:《改革》2017年01期


【摘要】:贫困退出机制是涵盖贫困退出的动力、补偿、风险、激励与约束等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各种经济社会关系、组织制度所构成的综合系统机制。借鉴和吸收国际上相关发展指数和我国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内容,并结合我国贫困地区的实际现状,可从贫困基础、经济发展、人文发展和生存环境四个向度构建多维、动态的贫困退出指标体系。构建贫困退出机制,应从建立、健全和完善贫困退出的动力机制、补偿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第三方评估机制等方面入手。
[Abstract]:The poverty exit mechanism is a seri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lations that cover the motive force, compensation, risk,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of poverty withdrawal. The comprehensive system mechanism constituted by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relevant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index and the content of the poor household establishment card in our country, and 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oor areas in our country, we can develop from the foundation of poverty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build a multidimensional and dynamic index system of poverty withdrawal from human development and living environment, we should establish, perfect and perfect the motive mechanism,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poverty withdrawal.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third party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o on.
【作者单位】: "重庆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贫困退出机制研究"课题组;
【基金】:重庆市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项目“重庆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贫困退出机制研究”(批准号:ctsc2016jccx BX001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贫困治理效果评估机制研究”(批准号:16JZD025)
【分类号】:F3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琦;史志乐;;我国农村贫困退出机制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琦;;贫困退出机制的现实操作:冀黔甘三省实践与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16年12期

2 彭小霞;;建立和完善我国贫困县退出机制问题研究[J];理论导刊;2016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08期

2 张琦;陈伟伟;;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成效多维动态评价分析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角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3 王春超;叶琴;;中国农民工多维贫困的演进——基于收入与教育维度的考察[J];经济研究;2014年12期

4 陈新;沈扬扬;;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状况与政府反贫困政策效果评估——以天津市农村为案例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4年03期

5 郭建宇;吴国宝;;基于不同指标及权重选择的多维贫困测量——以山西省贫困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02期

6 叶初升;邹欣;;扶贫瞄准的绩效评估与机制设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付英;张艳荣;;兰州市扶贫开发绩效评价及其启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李小云;于乐荣;齐顾波;;2000~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对贫困减少的作用:一个全国和分区域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04期

9 王小林;Sabina Alkire;;中国多维贫困测量:估计和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2期

10 汪三贵;;在发展中战胜贫困——对中国30年大规模减贫经验的总结与评价[J];管理世界;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厉有为;应尽快建立现代化国家指标体系[J];中国科技产业;2003年06期

2 汪小玲,杨海真;生态城区指标体系建立初探[J];统计与决策;2005年13期

3 夏帆;浅议社会稳定指标体系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广东省率先出台“幸福指标体系”[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14期

5 ;首个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亮相浦东[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1年08期

6 梁丽燕;;行业协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建构[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7 陈杰;广东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及其预测[J];中国软科学;2000年01期

8 吴贻永,葛震明;联合国城市指标体系概述与评价[J];城市问题;2001年03期

9 赵安顺;对农村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思考[J];经济师;2001年05期

10 陈劭锋,牛文元,杨多贵;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测度[J];中国科技论坛;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伟;兰亚鹏;;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建立综合化的信息指标体系[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2 孙士超;;构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A];2013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何爱国;;现代性与本土性交融:中国小康指标体系的演化、特点与反思[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4 邢彦;孙钰;;高速公路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津滨高速公路为例[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5 朱庆芳;;从指标体系看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陶平;;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王德伟;;高新技术产品中科技含量的指标体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张运平;;小康生活质量评估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振华;岑晏青;王伟;;行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10 刘家彦;;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思考[A];贵州省生态立省研究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明慧;加紧出台“法治政府”指标体系[N];中国改革报;2009年

2 彦语;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即将出炉[N];中国电子报;2012年

3 记者 麻蓉生 开永丽;依法治省指标体系初稿形成[N];四川法制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蔡新华 见习记者 刘静;上海探索构建环境宜居指标体系[N];中国环境报;2014年

5 记者 庞莹;《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出台[N];四川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王逸吟 靳昊 整理;以科学的指标体系助推法治建设[N];光明日报;2014年

7 记者 梁志超;本市将建人居环境指标体系[N];房地产时报;2006年

8 记者  孟知行;闵行推出民生指标体系[N];解放日报;2007年

9 杨雪虹;“福利指标体系”意味“民生本位”[N];南方日报;2006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李怀今;市民将从指标体系中受益[N];深圳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德峰;迈向新型现代性的科学发展观[D];苏州大学;2008年

2 朱军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及政策保障[D];复旦大学;2004年

3 姜涛;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李远远;基于粗糙集的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顾晓薇;国家环境压力指标体系及减量化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7 李海华;矿建剥离工程评标决策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雪明;经济国力的国际比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刘红;中国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毛毛;造纸行业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谯婧;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效能评估的权值优化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上扬;教育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苏发努冯大学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翔;基于EM-AHP-FE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协调关系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王继磊;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程蓼;基于公共服务视角下的基金会能力建设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7 郭海宁;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乔巧;我国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9 郝杰璐;河北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壬;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74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74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d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