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浙江省户籍制度改革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3 02:28

  本文选题:浙江省 切入点:农村剩余劳动力 出处:《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户籍制度作为国家管理人口的基本制度,往往与社会保障,就业和教育等等关系民生的基本问题挂钩,因此,户籍制度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当前,农村劳动力过剩仍然是我国十分突出的问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户籍制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户籍制度相对落后,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因此,推行户籍制度改革,结合相关的配套制度,打开这个症结来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浙江省户籍制度改革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而在这个大的改革制度下如何安置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序健康转移关系我省能否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三大战略目标。目前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户籍制度的束缚,在全国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对浙江省户籍制度改革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特点的研究和户籍改革的历程、现状的调查,详细的介绍了社会人口的流动与我省户籍制度的变迁,为农村劳动力市民化提供更多数据上的支撑和政策上的支持;最后推行自由迁徙入宪、改革户籍转移制度、建立一元户籍管理制度来逐步打破原有户籍制度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最终实现浙江省户籍制度改革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促进浙江省经济区建设。
[Abstract]: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s the basic system of national population management, is often linked to the basic problems of social security,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must be adapted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t present, the surplus of rural labor force is still a very prominent problem in our country.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erring rural surplus labor, but at present,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s relatively backward in our country.Unable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under the new situation.Therefore, carrying out the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combining the relevant supporting system, we should open up this crux to perfect the problem of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The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proceeding methodically, and how to settle and transfer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under this big reform system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The orderly and healthy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s related to whether our province can realize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and realize the three strategic goal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At present,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bound by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is representative in the whole country.Therefore, the study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under the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Zhejiang Province ha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Based o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caus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the course of the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ocial population flow and the changes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our province in detail.To provide more data support and policy support for the urbanization of rural labor force; finally, to promote the free migration into the constitution and reform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transfer system.To establish a household reg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o gradually break the origin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on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constraints.Finally, the orderly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under the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Zhejiang Province will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Zhejiang Economic Zone.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超;推动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合理发展——兼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吴秀云,蔡凤兰,杨桂侠;衡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衡水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3 姚雷;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年10期

4 马兵林,刘华;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经济与管理;2002年06期

5 李勇泉 ,高群;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探讨[J];技术经济;2002年11期

6 石亦;瓮安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见成效[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2年02期

7 冯;对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J];南方农村;2002年02期

8 刘惠英,周曙东,杨基富;南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分析及对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周俊兰;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2年06期

10 李文安;农村剩余劳动力分流的思考[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双元;董水生;李宏宇;;关于发展县域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点建议[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梁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3 吴延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苌花荣;杜小军;罗亚萍;;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的分析[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杜易;;人力资本投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宏升;;发展劳务品牌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河北省为例[A];2009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晓津;;中国改革与城乡剩余劳动力:1978-2007[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媛媛;郭为;;青岛市旅游发展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汪小勤;;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和吸收[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10 赖小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及转移[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潘红;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初见成效[N];大同日报;2005年

2 谷文晓 杨伟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四个原则[N];经济参考报;2000年

3 周天勇;怎样才能稳定、安全和快速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4 王选敬 侯维青;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及对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5 杨柳青;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何在?[N];四川科技报;2000年

6 谷亚光;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否真的枯竭[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吴 斌;三项举措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N];中国工商报;2006年

8 吴斌(作者单位:东港市个体协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N];丹东日报;2006年

9 记者 阿欣;徐水12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10 通讯员 刘桂敏 陈瑞燕;大城县唱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部曲”[N];廊坊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浚n\;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徐文;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许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马捷;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张军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高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成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褚志远;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康文杰;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9 王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3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703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0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