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土地可持续综合评价与时空分析——河南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24 21:24

  本文选题:土地可持续利用 + 主成分分析 ; 参考:《遥感信息》2017年01期


【摘要】:针对目前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标准不一、土地利用评价缺乏时空统一分析等问题,采用频数统计、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筛选了显著评价指标,确定了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构建了较为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及时空分析法。以河南省为例,将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省直管县级市作为研究单元,根据河南省2006~2014年的统计年鉴以及省辖市的年鉴获取数据,采用聚类方法确定评价标准,并利用分段分析、横向比较、热点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时序和空间分异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10年来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情况。论文同时对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案例研究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其他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evaluation criteria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and the lack of space-time unified analysis in land use evaluation, significant evaluation indexes are screened by means of frequency statistic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he relative weights of each index are determined. A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constructed,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space-time analysis method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 was put forward. Taking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18 provinces and cities directly in charge of county level in Henan Province are taken as research units.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s of Henan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4 and the yearbooks of municipalities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province,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re determined by cluster method, and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re analyzed by sections. The time series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Henan Province are analyzed by means of horizontal comparison and hot spot analysis. The results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sustainable use in Henan Province in the past 10 year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Henan Province. The case study prov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and provides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other regions.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5YJCZH01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5M582831)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621022100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226) 河南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12GGJS-055) 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qn-068) 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4ESPKF08)
【分类号】: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但承龙,厉伟,王启仿;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规划学含义及实现途径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1期

2 陈建华,薛丽芳;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思考[J];经济地理;2002年S1期

3 曲福田,谭仲春;土地可持续利用决策模式及基本原则初探[J];经济地理;2002年02期

4 李树琮;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对策[J];国土经济;2003年04期

5 周伟,张文秀,袁继超;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理论初探[J];国土经济;2003年09期

6 韩美琴;陈银蓉;;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1期

7 梁海华;胡衡生;;左江壮族文化保护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曾杰;徐伟铭;姚小薇;;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分析[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07期

9 刘艳中;李江风;张祚;胡鹏;;生态足迹模型在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及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1期

10 林宁;马才学;;土地可持续利用多指标综合预警技术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宁;马才学;;土地可持续利用多指标综合预警技术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曹宗龙;陈松林;;福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袁磊;雷国平;张小虎;;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黑龙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洋;吕建树;颜秉军;王秋贤;吴泉源;;烟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薛永森;;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综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薛永森;张凤荣;;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体系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付红娜;;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张步雄;;浅谈莆田市新型城市化的土地可持续利用[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9 周青;;江苏省沿江产业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付红娜;;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孙家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念与原则[N];学习时报;2007年

2 龙花楼;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初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3 宣恩县珠山镇国土资源所 刘佰禄;小议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对策[N];恩施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朱广菁;中德合作项目推出 百余种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湖州生态市建设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课题组;新型城市化的关键——土地可持续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6 记者 张斌 通讯员 关利娜;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N];湖南日报;2012年

7 深圳特区报记者 綦伟 曹崧 邢丙银;出实招想妙方共促改革[N];深圳特区报;2014年

8 ;西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常胜;基于景观空间格局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苑莉;基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的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赵璐;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时空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袁磊;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5 贺振伟;矿区复垦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产业转型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李贻学;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土地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7 龙花楼;我国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操作化途径[D];北京大学;1999年

8 牛彦军;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郭淑敏;都市型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丽;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2 密长林;临沂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杨冀红;土地可持续利用监测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孟倩;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宫强;农业机械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陈彬颖;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泉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7 刘柠源;武汉都市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邓雪莉;基于碳排放的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孙哲;基于SD-Dinamica EGO模型的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时空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10 魏振;基于熵权物元的新疆绿洲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98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798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3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