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亲贫式增长刍议: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政策取向

发布时间:2018-04-24 21:10

  本文选题:亲贫式增长 + 少数民族地区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1期


【摘要】:考察了经济增长和扶贫政策之间的跨国证据,突出了区域差异和国家经验这两个层面上形成的促进共同发展的多样性。对亲贫式增长的定义表明经济增长和扶贫这两个发展战略之间可能存在一种权衡问题。跨国证据表明,平均收入增长率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巨大差异性,使得扶贫战略完全基于经济增长政策的论断存在争议。持续的快速增长显然有益于贫困人口,但是,如果整体的快速经济增长伴随着收入分配的缓慢恶化,这对贫困人口的福利比对经济增长影响更大。如果一国总体处于低增长环境,那么经济增长将难以获得贫困人口的支持。同时面向经济增长和旨在明确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的混合策略被证明在实现持续减贫中可能是最为成功的。研究认为,在中国长期高速经济增长的支撑下,少数民族地区在收入改善和贫困人口数量显著减少方面取得了另世人瞩目的成就,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倡导者和干预式扶贫的拥护者提供了实践支持。然而,普适的经济增长有利于贫困人口,但不会以相同的程度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显然,一项公共政策更关注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但也同时必须关注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益是否会反映在提供贫困人口收入和贫困人口不可能轻易放弃的福祉上。针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最有效的发展政策,是那些主张共同发展和利用公共政策创造增长的战略,同时还有利于贫困人口的共同参与,以确保他们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增长的受益者。自然资源收益管理,原生态农产品开发和区域经济带建设被列为促进这种增长战略实施的三个最有前途的领域。
[Abstract]:The cross-country evidence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pro-poor policies is examined to highlight the diversity for common development at the two level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national experiences. The definition of pro-poor growth suggests that there may be a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Transnational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verage income growth rate and the income growth rate of the low-income group is very different, which makes the argument of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based solely on economic growth policy controversial. Sustained rapid growth is clearly good for the poor, but if overall rapid economic growth is accompanied by a slow deterioration in income distribution, it will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welfare of the poor than on economic growth. If a country is generally in a low-growth environment, economic growth will be difficult to get the support of the poor. At the same time, a mix of strategies aimed at economic growth and aimed at clarifying the benefits of economic growth has proved to be the most successful in achieving sustained poverty reduction. The study holds that, supported by China's long-term rapid economic growth, ethnic minority areas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improving incomes and reducing the number of poor people. It provides practical support for advocate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advocates of interventionist poverty alleviation. However, universal economic growth benefits the poor, but does not occur to the same extent in minority areas. Clearly, it is necessary for a public policy to focus more on economic growth, but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look at whether the benefits of growth will be reflected in providing income for the poor and well-being that the poor cannot easily give up. The most effective development policies for ethnic minority areas are those that advocate common development and use of public policies to create growth, while at the same time facilitat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poor, To ensure that they become active participants and beneficiaries of growth. The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 income, the development of origi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belt have been listed as the three most promising area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growth strategy.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贫困变动效应研究”(批准号:7136304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兰-西-格’城市产业群产业承接与人口转移战略协同研究”(批准号:14BGL155)
【分类号】: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廉玖;浅议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几个观念问题[J];政策;2003年02期

2 色音勿力吉;;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济;2006年23期

3 张妍妍;;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红色旅游的经济思考[J];商;2013年13期

4 櫘}\0哲;;应重墫报道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工作[J];中国金融;1957年13期

5 王宜旭;;应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倾斜政策[J];柴达木开发研究;1990年05期

6 庄万禄;论少数民族地区急需的经济人才类型[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7 鲍吉锐;级差·贫困·对策——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04期

8 岳颂东;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几点意见[J];中国科技论坛;1994年01期

9 黄永祥;;少数民族地区农民 走向市场障碍及其对策[J];云南民营科技;1996年01期

10 张翼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研究[J];商;2013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尧舜;;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问题与对策[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王丽丹;;试论少数民族地区“小康”建设[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罗用能;;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张应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都市成长[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5 胡鞍钢;温军;;入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及其对策[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韦黔湘;;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探索点滴[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杨光明;;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行政管理散论[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张田欣;;在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9 陈再祥;龚亚芬;;生态文明视野中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调适[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10 吴道军;;贵阳市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董山峰;鼓励大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N];光明日报;2005年

2 记者  刘布阳;加大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发展支持力度[N];中国交通报;2006年

3 记者 杨极思 王强;少数民族地区报业研究会年会在吐召开[N];吐鲁番报(汉);2007年

4 记者 雷柯;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特派记者 吕瑞东;少数民族地区 应享特殊待遇[N];吉林日报;2010年

6 乌鲁木齐保监办;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市场调查[N];中国保险报;2003年

7 杨正学;浅议和谐社会执政理念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N];楚雄日报(汉);2005年

8 杨建新 丁建伟;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新思路[N];光明日报;2003年

9 李相栋;如何开拓少数民族地区县域保险市场[N];金融时报;2005年

10 王宗礼;政治文明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曲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Bobby Gene Jones III;全球化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熙Y@;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技术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志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刑事陪审制度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静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张露薇;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机关领导胜任力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杨明娟;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峰;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吴龙花;海南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周星艺;阿坝州M县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杨岩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支部建设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范春玲;吉林省少数民族地区宣传思想工作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10 赵淑芳;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群众路线的挑战与对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98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798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b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