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脆弱性研究综述及其在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理论分析构架
本文选题:土地利用 + 农户脆弱性 ; 参考:《中国土地科学》2016年11期
【摘要】:研究目的:搜集整理国内外关于农户脆弱性的文献,总结农户脆弱性的概念、研究框架与评价方法,提出土地利用变化下农户脆弱性的理论框架,为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对农户脆弱性尚未形成明确的概念及统一的分析框架,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比较单一。研究结论:未来,应在现有农户脆弱性研究基础上,建立综合、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注重多学科融合与多重扰动农户脆弱性研究,重视土地利用变化领域的农户脆弱性评价。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llect and sort out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on peasant household vulnerability, summarize the concept of peasant household vulnerability, research framework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nd put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easant household vulnerability under land use change. 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land system reform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Methods: literature method, induc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Research results: at present, there is no clear concept and unified analysis framework for the vulnerability of farmers, a perfec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lacking,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is relatively single. Conclusion: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and feasi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uil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multi-disturbance peasant household vulnerability based on the existing farmer household vulnerability research.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of farmers in the field of land use change.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57310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4JZD00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662015PY198)
【分类号】:F30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artha G.Roberts,杨国安;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国际进展——脆弱性分析方法与可持续生计方法比较[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2 赵园园;;公共权力脆弱性的渊源及弱化[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宋志立;;贫困脆弱性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25期
4 陈健生;;脆弱性、贫困动态与西部农村贫困研究转变[J];西部发展评论;2013年00期
5 黄承伟;王小林;徐丽萍;;贫困脆弱性:概念框架和测量方法[J];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08期
6 储毓婷;苏飞;;国内外经济脆弱性研究述评[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年02期
7 韩峥;脆弱性与农村贫困[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10期
8 孙梦洁;韩华为;;灾害、风险冲击对农户贫困脆弱性影响的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3年04期
9 国情调查课题组;徐志明;;脆弱性与贫困:江苏李庄村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07期
10 文海英;;跨海大桥运营期脆弱性研究[J];知识经济;201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匡时;;脆弱性分析与脆弱人口的社会保护[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赵蕊;孙振华;李新明;;脆弱性描述语言浅析[A];第一届全国Web信息系统及其应用会议(WISA2004)论文集[C];2004年
3 于瑛英;胡敏;;城市脆弱性以及对策分析(英文)[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4 李波;伊瑞海;卢昱;;空间信息网络拓扑结构脆弱性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国培;庄天慧;张海霞;;自然灾害对农户贫困脆弱性影响实证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6 海然;;云计算风险分析[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求进;;化工园区区域脆弱性研究概述[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智刚;刘越屿;;雷击时易燃易爆行业的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A];武汉区域气象中心城市群发展气象服务工作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9 邢丹;李艺;;LKM机制脆弱性分析[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方妮;郭超;杨健;;PPS脆弱性分析及软件设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娜娜 整理;脆弱性分析为灾害研究提供新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王新宇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关注人类共有的脆弱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段德峰邋刘盛;从“脆弱性”入手进行灾害分析和管理[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4 李伟;计算机脆弱性不能不评估[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5 ;脆弱性扫描产品功能指标说明[N];网络世界;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峰;协同生产网络组织的脆弱性研究与工程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2 张炜熙;区域发展脆弱性研究与评估[D];天津大学;2006年
3 李丽;中国城乡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红毅;区域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李卓华;社会发展脆弱性的技术经济系统集成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于江龙;我国国有林场发展脆弱性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刘晓明;复杂信息系统网络脆弱性分析与仿真验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田艳芬;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冯克印;鲁西南煤炭化工经济区地质环境脆弱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房红;银行体系脆弱性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楚克鹏;基于电网络理论的电力系统过负荷脆弱性及其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陈鑫;我国海上运输通道脆弱性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王沁;环境污染情境下区域脆弱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刘金龙;基于复杂网络的电力系统脆弱性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池文芳;浙江省山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6 郑晓召;基于异质性和协同性风险对我国农村贫困脆弱性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7 欧阳蔚;基于试验与模拟的农业旱灾系统脆弱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8 吴广斌;基于BP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动态模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9 谭学兰;农村“因学致贫”的形成机理与政策建议[D];兰州大学;2014年
10 路正;基于脆弱性视角的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99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79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