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上海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改革开放以来的观察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8 08:05

  本文选题:农业技术进步 + 劳动节约型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07期


【摘要】:分析上海农业技术进步的情况总结得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农用机械装备经历了3个阶段的转变,机械技术的进步使农机设备呈现大型化、综合化、配套化的趋势,以满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农业生化技术的进步在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改变了种植业的生产结构。通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路径的刻画发现,上海农业呈现"S型"的增长路径,农业技术进步因循了"劳动节约型—停滞—土地节约型(主)+劳动节约型(辅)"的演进路径。进而构建双对数形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1990—1999年、2001—2014年上海郊区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分析,实证结果支持相关论断。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Shanghai,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n Shanghai have undergone three stages of transform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progress of machinery and technology has led to the trend of large-scale, comprehensive and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the 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biochemical technology has improved the level of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and changed the production structure of planting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growth path of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growth path of agriculture in Shanghai is "S type",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follows the evolution path of "labor saving type-stagnation type-land saving type (main) labor saving type (auxiliary)". Then a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n the form of double logarithms is constructed and the panel data of Shanghai suburb counties from 1990-1999 to 2001-2014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fixed effect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pport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分类号】:F3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云峰,李桂丽,张聪;农业技术进步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王永龙;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路线的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7期

3 曾福生,匡远配;论形成完善的农业技术市场促进农业技术进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9期

4 邵彦敏;美日农业技术进步的经验与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模式的选择[J];东北亚论坛;2003年03期

5 罗发友;农业技术进步地区差异的计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年03期

6 张西华;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技术进步[J];经济师;2004年05期

7 郭剑雄;农业技术进步类型的扩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47期

8 王学鹏;安徽省农业技术进步模式的选择和创新[J];技术经济;2005年01期

9 张全红;;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55期

10 刘建桥;付全超;;我国现行农业技术进步体制的弊端与改进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杜颖;钟永新;;农业技术进步贡献份额测算系统的研究[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李晶宜;高旺盛;;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3 马玉霞;;加强低碳高效农业技术研究应用[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4 前坚;;序言[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钟儒刚(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着力推进农业技术进步[N];经济日报;2005年

2 重庆大学教授 孟卫东;以技术进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N];粮油市场报;2010年

3 刘云;农业技术进步呼唤良好制度环境[N];河南日报;2001年

4 重庆大学 丁谦 孟卫东;把技术进步作为反哺农业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林菲;挖掘科技的潜在生产力[N];农民日报;2004年

6 胡宏勇;“援外”与“外援”好戏连台[N];张家界日报;2006年

7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农业技术进步的金钥匙[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8 先耀;现代农业一定是机械化的农业[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永德;科技组织制度与农业技术进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2 徐桂鹏;政策诱致下的农业技术进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庞柏林;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张本飞;农户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技术进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钢花;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徐玲玲;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黄凯;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人力资本配置关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4 程秋莲;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匡远配;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6 白诗婷;关于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检验[D];复旦大学;2012年

7 张杰;吉林省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收入的实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8 张冬瑾;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性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亚诗;四川省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10 刘余莲;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14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814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f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