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耕地经济等生态环境空间分布特征
本文选题:耕地 + 经济等 ; 参考:《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的首要问题是明确耕地利用现状,掌握其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以云南省129个县的农用地分等省级数据为基础,结合该省生态环境现状分区成果,分析了全省耕地经济等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云南省耕地经济等呈典型偏正态分布,以1~5等为主,占比高达92.39%;优区内耕地面积分布随经济等的提高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他生态环境分区耕地经济等均呈偏正态分布。(2)云南省耕地经济等总体水平偏低,其平均等为2.9等。中区耕地平均经济等最高,为3.2等;劣区最低,为2.2等;优等地平均经济等最高,为10.7等;低等地最低,为2.0等。各生态环境分区耕地质量等级平均等发展趋势与全省平均等一致。(3)云南省耕地以中、低等地为主,所占比例高达95.96%。其中劣区主要分布低等地,占比高达92.66%;优等地、高等地主要分布在中区及良区,占比分别为71.2%和74.9%;中等地在生态环境分区分布相对均匀。研究成果对优化耕地布局、提升耕地质量和保护耕地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of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s to make clea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use, to master its quantity, qual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data of agricultural land classification in 129 counties of Yunnan Provinc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 economy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nomic dis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Yunnan Province is typical and normal, with the proportion of 92.39%, and the area dis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e superior area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economy. The total level of cultivated land economy in Yunnan Province is low, with an average of 2.9, etc. The average economic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e middle region was the highest, 3.2, the lowest in the inferior area, 2.2, the highest in the superior land, 10.7, and the lowest in the lower, 2.0, et al. The average development trend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in eac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zon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whole province.) the cultivated land in Yunnan Province is mainly middle and low, accounting for 95.96% of the total cultivated land. Among them, the inferior are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low and equal areas, accounting for 92.66 percent, while superior and higher are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and good areas, accounting for 71.2% and 74.9%, respectivel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iddle areas is relatively uniform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zon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protect the ecology of cultivated land.
【作者单位】: 云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工程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空间分异水质响应及驱动机制研究”(2015Z104) 云南农业大学自然科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非点源污染治理中湖泊流域上游种植生态区划研究”(2015ZR16)
【分类号】:F32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冯铭坤;蒋贵国;周介铭;何伟;潘洪义;;基于产能核算成都市农用地利用效率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12年06期
2 贾树海;邱志伟;潘锦华;杨秀华;谢东祺;;辽宁省农用地质量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土壤通报;2011年02期
3 张川;王穗;张建生;郭颖良;彭尔瑞;郝莉莎;廖晓红;余建新;;云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王穗;张建生;彭尔瑞;张川;郝莉莎;郭颖良;陈运春;余建新;;云南省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李彬;武恒;;安徽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2期
6 闫宁;郑宏刚;余建新;刘锡勉;;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划分中的应用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3期
7 彭尔瑞;王穗;郝莉莎;余杨;余建新;;云南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9年04期
8 封志明;;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障[J];人口研究;2007年02期
9 黄广宇,蔡运龙;福建省耕地资源态势与粮食安全对策[J];资源科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媛;吴长勇;曾f ;王红林;;喀斯贫困山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与预测[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6期
2 张世昌;;稻田持续3年种植绿肥对土壤肥力影响[J];福建热作科技;2016年04期
3 陈茜;谢德体;王三;;重庆市城市周边地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方法研究[J];土壤;2016年06期
4 吴圣;王美玲;杨浏洋;李志强;;贵州省人口外流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未来展望[J];农业展望;2016年11期
5 徐丽芸;;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作物产量影响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6年11期
6 曾维军;张建生;刘淑霞;李成学;葛兴燕;陈运春;李建华;余建新;;云南省耕地自然质量等流域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5期
7 李发杰;张全景;;山东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6年09期
8 张世昌;黄功标;廖文强;;福建稻田持续3年秸秆还田与绿肥种植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农技推广;2016年09期
9 朱邦耀;宋玉祥;于婷婷;;2000年以来吉林省人口变动特征及多模型预测[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10 方园;陈阳;;湖北省耕地质量空间格局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1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柳霖;卢远;;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广西农用地利用效率评价[J];大众科技;2011年10期
2 李红;魏晓;;湖南省农用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与优化[J];国土资源导刊;2011年10期
3 申成磊;李满春;李飞雪;陈洁丽;邵一希;;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分水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1年01期
4 王穗;张建生;彭尔瑞;张川;郝莉莎;郭颖良;陈运春;余建新;;云南省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段勇;李延风;张玉珍;马荣欣;;闽江流域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2期
6 王乐;蔡运龙;;近60年贵州省清镇市耕地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7 贾树海;周德;韩璐;牛巍;桂巨德;徐冰;张从慧;邰日晶;;辽宁瓦房店市北部五乡镇25年来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研究[J];土壤通报;2009年01期
8 强妮;陈英;;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张掖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9 李占军;刁承泰;;西南丘陵地区县域农用地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以重庆江津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4期
10 石淑芹;陈佑启;姚艳敏;李志斌;何英彬;;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崎筠;;农民对生态环境建设有“五忧”[J];农村工作通讯;2000年05期
2 贾达明;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两会关注的焦点[J];中国林业;2001年06期
3 孙多金,郭万里;甘肃少数民族农村生态环境的依法保护治理[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吴敏;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失灵分析[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2年02期
5 徐旭忠;改善生态环境水利部实施三大“亮点”工程[J];草业科学;2003年11期
6 丁党生;武汉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03年S1期
7 ;构筑绿色屏障 创优生态环境[J];湖南林业;2003年06期
8 汪峰,张辉;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辽宁林业科技;2003年01期
9 任文章;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甘肃农业;2004年01期
10 王锡明;省人大调研四市地生态环境[J];甘肃林业;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礼先;;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配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杜开锐;;天津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管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赵文焕;;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构想[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丛;马利民;;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5 黄国勤;;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柏玉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探讨[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兰桂山;;纵论丰宁县科学治理生态环境的典型经验与做法[A];2009新华杯迎国庆60周年畜牧兽医科技论文集[C];2009年
8 范广鹏;;鞍山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梁流涛;诸培新;;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理及其管理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胡民芳;;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亚楠;旅游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N];中国旅游报;2003年
2 潘玉君;简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补偿问题[N];光明日报;2004年
3 庞贤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N];广西日报;2004年
4 河北唐山 马永平;建立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N];中国建设报;2002年
5 吕志雄;生态环境要好[N];河南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青山;政府应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四川日报;2006年
7 党毅;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初现成效[N];固原日报;2008年
8 记者 朱扬;调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恩施日报;2010年
9 中国人民大学 张巧云;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生态环境建设[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张巧云;从科学发展高度谋划生态环境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炎秋;武陵山片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薛占海;生态环境产业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芳;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及其与城市化效率的时空分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闯;辽宁省大洼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党卓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4 史立静;邢台市农村生态环境问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蒋政;宁夏中卫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徐双明;区域生态环境服务政府购买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超;天山北坡典型绿洲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灵敏;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佳;鞘蕊苏有效成分合成酶基因克隆及其含量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尼鲁法尔·阿布力米提;坎儿井系统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36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93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