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农村居民点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0 17:01

  本文选题:建设用地 + 农村居民点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农村居民点的演变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本研究以位于吉林市区南部的丰满区为对象,基于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2010-2016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以及2010-2016年土地征收数据,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相对变化率、用地比重、分布指数等分析方法,研究了2009-2016年间丰满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城市扩张和城市交通运输用地网络建设因素影响下农村居民点的时空演变。旨在发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论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丰满区农业人口流失严重,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率降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节约用地管理方式和方法有待提高;2.丰满区近城市周边区域出现农村居民点小范围集聚;农村居民点均匀度的变化均较微弱;3.丰满区靠近城市和交通运输用地区域的都是农村居民点分布的优势区域。丰满区农村居民点具有靠近交通运输用地分布特征,同时受城市发展集聚明显,受城市规模建设的影响也同时受多因素共同影响;4.农村居民点受城市发展扩张的影响作用明显,但土地利用率不高。因此,应加强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布局,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以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合理性和持续性。
[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the important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peeding up the promo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continues to deepen, and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settlements enter a new historical period.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second National Land Survey in 2009 and the land acquisition data from 2010 to 2016, this study adopted a single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and a relative change rate, taking Fengman District,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Jili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second National Land Survey in 2009 and the land acquisition data from 2010 to 2016. The spatial changes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Fengman district during 2009-2016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land specific gravity and distribution index, an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was analyz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urban expansion and urban transportation land network construc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ind out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explore the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Fengman area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loss is serious,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 rate decreased.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intensive saving land management methods and methods need to be improved. In Fengman area, there is a small agglomer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near the urban periphery, and the change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evenness is weaker than that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Fengman area is close to the city and the area of transportation land is the dominant area of rural residential distribution. The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Fengman District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distribution close to traffic and transport land, which are influenced by urban development and urban scale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by many factors. Rural settlements are obviously affected by urban expansion, but the land use ratio is not high.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lanning and layout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and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风丽,赵俊,赵雷英;浅析新疆农村居民点的整理[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5期

2 ;政协委员提醒:不应忽视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13期

3 刘军;严明;曾进;;安乡县农村居民点布局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4 张强;;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性辨析——以北京市郊区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03期

5 周青;孙德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7期

6 罗红安;;浅析新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宏观原则[J];科技资讯;2009年07期

7 晏涵;刘觉民;韦林利;陈婷;陈果;霍金炜;;鹤城区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8 宫攀;;农村小学撤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9 来璐;李世峰;南国良;谭建欣;程昊;;山地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徐涛;孙华;石铭;;农村居民点演化特征及整理的思考与建议——以江苏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来璐;李世峰;南国良;谭建欣;程昊;;山地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4 廖兴勇;王周辉;周佳松;;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措施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悦;乐亚良;黄锦峰;彭敏;;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6 谢磊;;当前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7 黄宏亮;;有序建造农民新居 倾力塑造农村新貌——关于农村居民点建设的调查与思考[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孙其伟;;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策与措施探讨[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9 朱凤凯;张凤荣;;都市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珍洁;郑新奇;杨玲莉;;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探讨[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孝平;新农村居民点布点规划通过评审[N];芜湖日报;2010年

2 记者 汤小俊;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建议治治农村居民点无序扩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3 尹明;构建农村居住新格局[N];中国建设报;2003年

4 程伟虹;农村居民点规划控源截污近尾声[N];江阴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相玉梅;灌南加强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管理[N];连云港日报;2011年

6 郑力;泽普加快农村居民点建设步伐[N];中国建设报;2002年

7 王军 滕庆海;句容八成农村居民点通上客运班车[N];镇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彭泺;城镇化建设中应做到三个坚持[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叶春风 秦洁;“要为农民建房搞好规划服务”[N];联合日报;2007年

10 秦路;地大教授提出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敬峰;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佰林;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苏高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李君;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曹银贵;典型矿农城复合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化与管理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倩;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丹杰;豫北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时序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覃瑜;市域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与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陈莉;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康秀梅;陕西省农村居民点建设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肖君;基于宜居评价的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兵;基于利益主体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决策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李盼盼;基于农民视角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张旭;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模式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管伟;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整理模式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56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956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8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