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选题:农业劳动生产率 + 时空格局 ; 参考:《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摘要】:以京津冀地区171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94,2000,2006和2012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2000和2012年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均衡,空间分异显著。京津唐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但近年来北京所辖区县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较慢,高高集聚单元数明显减少;石家庄市周边出现新的高高集聚类型区;张家口、承德、保定和邢台所辖多数县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2)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并且两极分化趋势不明显;4个年份中,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但空间集聚程度减弱。3)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明显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171个县域各控制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和回归系数均不相同,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呈现非均衡联动的局域性特征,其中,上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显著。因此,应结合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现状和影响因子的效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优化和提升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
[Abstract]:Based on 171 counties in Beijing - Tianjin - Hebei region as the research units , the spatial d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in 1994 , 2000 , 2006 and 2012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
【作者单位】: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土地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173,41471115,41401193)资助
【分类号】:F3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顺增;关于县域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几个问题[J];苏南乡镇企业;2001年07期
2 王迎希;县域农业经济如何应对“入世”[J];内蒙古宣传;2002年04期
3 乌学敏,王瑞烽;县域农业经济如何在入世后的激烈竞争中谋求发展[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4 王春;论县域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陈志德;吉林省县域农业现代化对策探析[J];新长征;2004年13期
6 黄文炎;当前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4年10期
7 章新华;;试论信息化与县域农业竞争优势的形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耿红军;;县域农业信息供需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04期
9 于新凯;李子彪;张爱国;;河北省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0年06期
10 闫晓峰;;县域农业综合竞争力如何提升[J];人民论坛;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平;;以创新为动力 促进县域农业发展[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罗春发;;新形势我国县域农业发展的若干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李玉华;;加入世贸组织对县域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A];广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志德;;论老工业基地县域农业现代化路径[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省边疆经济学会课题组;;三江平原县域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的思考——以佳木斯市所辖六县(市)为例[A];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研究[C];2004年
6 陈志建;;桂林市城区及所辖县域农业生产率测算[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杨钧轴;齐向前;;城郊型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与实践[A];2004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宝民 林涛 李子彪 张爱国;县域农业需要本地化技术平台支撑[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朱丽;农业专家热议县域农业发展创新之道[N];科技日报;2012年
3 张印平;关注:县域农业经济发展[N];鞍山日报 ;2007年
4 陈树德;为加强县域农业科技工作出实招[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朱莉萍;为县域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N];团结报;2013年
6 ;山东广饶公布首次县域农业生态地质调查成果[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7 柴安东 秦幸福;山东首次开展县域农业地质调查[N];中国矿业报;2007年
8 孙楚强(黄梅县委副书记);加快县域农业结构调整[N];湖北日报;2002年
9 黄金生;县域农业思路待转[N];中国联合商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巩大洲 通讯员 高兴荣;县域农业结构调整之路[N];陇东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杜云飞;县域农业产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庆;浅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赵之友;县域农业科学发展项目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邹志强;县域农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张金萍;基于IANN的县域农业可持续性预警模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长祥;黑龙江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2 邢立良;县域农业支持政策及其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薛菲;基于TOPSIS方法的黑龙江省县域农业经济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4 涂陕军;信息化与重庆市忠县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史文宪;山东省县域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6 连华;县域农业结构调整的系统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张丹;大荔县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辛磊;青岛市县域农业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赵莹雪;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耿红军;县域农业信息化测评及发展路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05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00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