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Markov模型的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本文选题:GIS空间分析 + CA-Markov模型 ; 参考:《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当今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用地的扩张带来了耕地减少、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和预测城市用地扩展演化规律,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杭州市城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元胞自动机和马尔科夫相关理论为主要方法模型,利用杭州城区1994年、2004年和2013年的遥感影像数据,通过ERDAS9.2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数据分类,利用ArcGIS9.3软件进行面积统计和数据转换,利用IDRISI17.0实现的CA-Markov模型研究杭州城区建设用地的发展演化规律,进行土地建设用地合理的预测。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方面:(1)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处理。运用ERDAS对杭州市1994年、2004年、2013年的遥感影像统一坐标系为WGS_1984_UTM_Zone_50N,采用二次多项式纠正方法进行几何精校正。运用ArcGIS软件矢量化杭州市城区的行政边界图,并以行政边界图为掩膜,应用ArcToolbox工具箱对校正后的影像进行裁剪。再采用ERDAS人机交互的监督分类中最大似然法进行图像解译,提取出林地、耕地、园地、其他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体六种类型的分类模板,对分类模板精度评价后生成六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现状图。进行分类后处理以后,在ERDAS中将数据转换成Coverage格式,再由ArcGIS软件将Coverage格式转换成shp格式的1994年、2004年和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2)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运用ArcGIS软件对杭州市林地、耕地、园地、其他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体六种土地利用类型从数量、动态和空间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3)土地利用模拟研究。利用ArcGIS将shp数据转化成栅格数据,在IDRISI中对栅格数据进行RECLASS、DISTANCE和FUZZY处理,得到各类型的适宜性图。再由IDRISI中的Markov模块制作相应的土地利用转移面积矩阵。最后利用CA-Markov模型以2004年为基础图像,通过1994年到2004年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面积,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转变适宜性图集,来预测杭州市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从数量和空间精度两个方面来验证2013年预测图和实际面积图的准确性,最终来验证CA-Markov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其中,最关键的是土地适宜性图集的制作。选取已建设用地、水体和基本农田作为约束因子,已建设用地、水体、交通线、城镇、坡度作为限制因子,分别制作林地、耕地、园地、其他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体六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图像,在Colletion Editor模块将六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图像合成土地利用转变适宜性图集。(4)土地利用预测研究。以2013年为基础图像,通过2004年到2013年的土地利用转移面积矩阵,和2013年的土地利用转变适宜性图集,来预测杭州市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为合理规划杭州市土地利用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Nowadays, China is in the stage of rapid urbanization. The expansion of urban land has brought about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decrease of biodiversity. It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to study urban land use change and analyze and forecast the law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evolution. In this paper, taking Hangzhou urban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aking cellular automata and Markov correlation theory as the main method model, using the 1994, 2004 and 2013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of Hangzhou urban area. Image data are preprocessed and classified by ERDAS9.2 software, area statistics and data conversion are carried out by ArcGIS9.3 software, CA-Markov model realized by IDRISI 17.0 is used to study the law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 Hangzhou. Reasonable prediction of land construction land.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Land use type data processing. The unified coordinate system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Hangzhou in 1994, 2004 and 2013 is WGS1984S / s / s, and the quadratic polynomial correction method is used to correct the geometry of Hangzhou city by using ERDAS. Using ArcGIS software to vectorize the administrative boundary map of Hangzhou city, and taking the administrative boundary map as mask, the corrected image is clipped with ArcToolbox toolbox. Then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of ERDA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classification templates of six types of forest land, cultivated land, garden land, other land, residential land and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and water body. The present situation map of six land use types was generated after the accuracy evaluation of classification template. After classification and post-processing, the data were converted into coverage format in ERDAS, and then the coverage format was converted into shp format by ArcGIS software. Land use change was analyzed in 1994, 2004 and 2013. Using ArcGIS software, this paper analyzes six land use types of Hangzhou woodland, cultivated land, garden land, other land, residential land and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and water body from the aspects of quantity, dynamics and space. To study the trend of land use change. The shp data is transformed into raster data by ArcGIS, and the raster data is processed by RECLASS DISTANCE and FUZZY in IDRISI. The corresponding land use transfer area matrix is made by Markov module in IDRISI. Finally, the CA-Markov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 use in Hangzhou in 2013 by using the land use transfer matrix area from 1994 to 2004 and the suitability map of land use transformation in 2004 by using CA-Markov model as the basic image. The accuracy of the 2013 prediction map and the actual area map is verified from the aspects of quantity and spatial accuracy. Finally, the accuracy of CA-Markov model is verified. Among them,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making of land suitability atlas. The construction land, water body and basic farmland are chosen as the constraint factors, and the construction land, water body, traffic line, town and slope are chosen as the limiting factors to make woodland, cultivated land, garden land, other land, residential land and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respectively. In the Colletion Editor module, the suitability images of the six land use types were synthesized into the land use change suitability atlas. Based on the 2013 image, the land use transfer area matrix from 2004 to 2013 and the suitability map of land use change in 2013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land use types in Hangzhou in 2020.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ational planning of land use pattern in Hangzhou.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2 方华荣;我国现有土地利用现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3期
3 欧建华;土地利用和合理利用土地[J];石河子科技;2001年01期
4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5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6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7 陈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8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新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6期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蔡邦成;陆根法;陈小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评价中的运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刘桂芳;黄河中下游过渡区近20年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曹敏;长江口北岸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5 于开芹;泰安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陈峰云;湖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孔祥斌;华北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9 谭永忠;县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及空间格局变化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余振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荣月静;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南京市碳储量与生物多样性功能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王亭停;海淀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屈永慧;不同土地资源要素多样性格局的关联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丹桂;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50年间LUCC及其驱动力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郭婧锐;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黄霜;基于CLUE-S模型的成长型矿业城市空间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陆勇衡;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赵健龙;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李函娇;IDRISI支持的榆林多目标土地利用变化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12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012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