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超对接”模式下农户心理契约与渠道机会主义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8 16:57

  本文选题:农超对接 + 农户心理契约 ; 参考:《农业技术经济》2017年07期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化升级,农业发展面临着农民增收日益困难、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应运而生,商家与农户事先签订合同,农户将自主种植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超市、便民店、菜市场等。通过这种模式,超市与农户之间可以构建高效、便捷的流通渠道,促使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但"农超对接"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农超对接"模式的基础之上,以生鲜蔬菜为例,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对该模式实施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渠道机会主义行为与农户心理契约等概念分别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研究渠道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Abstract]:With the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inefficient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is context, as a new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the farmers directly sell the self-grow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supermarkets, convenience shops, vegetable markets and so on. Through this mode,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circulation channels can be constructed between the supermarket and the farmers, and the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enter the supermarke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mode of "agricultural super docking".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super docking" model, taking fresh vegetables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literature research results, The concepts of channel opportunism and peasant househol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which may arise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odel are expounded respectively. On this bas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is tested empirically.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channel opportunism.
【作者单位】: 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超对接模式下农户心理契约、渠道机会主义行为与流通效率研究——以生鲜蔬菜为例”(编号:71403085)
【分类号】:F32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三部委共推“农超对接”[J];农村财务会计;2009年07期

2 陈岳峰;;“农超对接”欲全国推广“三农”问题或可破题[J];中国商贸;2009年14期

3 刘宏奇;张晨;;农超对接再多些动力和推力[J];村委主任;2009年11期

4 ;百万农民将受益“农超对接”[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年11期

5 ;百万农民将受益“农超对接”[J];农村财务会计;2009年11期

6 袁惠民;;推动农超对接 促进农产品流通[J];中国农民合作社;2009年02期

7 ;广东:农超对接集中签约2000万元[J];中国农民合作社;2009年02期

8 胡定寰;曾祥明;;“农超对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农民合作社;2009年01期

9 张琼;;“农超对接”的困局与破解策略[J];北方经济;2010年03期

10 赵铁桥;;农超携手闯市场 合作共赢谋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亚鑫;杨伟民;;马铃薯农超对接与消费行为研究[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2 张瑜;胡定寰;;农超对接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的理论探讨[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3 苏忠林;李志刚;;政府在农超对接过程中的职能角色定位分析[A];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4)——地方大部门制改革与城市科学管理研究[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哲;河南企业“农超对接”为何失语[N];河南日报;2008年

2 记者 张莉;15省(市)开展“农超对接”试点[N];新农村商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力波;农超对接畅通尚需更多推动力[N];山东科技报;2009年

4 记者 高颖;农超对接,要跨过几道坎?[N];无锡日报;2009年

5 王慧敏;商务部:进一步做好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工作[N];商务时报;2009年

6 张云中;“农超对接”:农产品流通革命还有几道坎?[N];国际商报;2009年

7 农新办;开展“农超对接”试点成效显著[N];新农村商报;2009年

8 傅莲英;农超对接“三赢”之举[N];新农村商报;2010年

9 侯玉 梅杉 傅莲英 (本报记者 侯玉 通讯员 梅杉);农超对接中的渴望与呼唤[N];国际商报;2010年

10 单靓 记者 万晓红;农超对接 助农增收[N];眉山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解东川;基于演化博弈的“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与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牛亚丽;“农超对接”中农户认知对其参与行为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3 李莹;我国“农超对接”理论与实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芳;中国农超对接模式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2 赵波桃;农超对接供应链的期权契约协调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袁元;西安市农超对接模式的优化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4 罗煜坤;针对农超对接中利益冲突的协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罗松涛;城市农超对接中物联网配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陶殷珂;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超对接供应链协调与收益分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7 谢霆钧;“农超对接”模式发展与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8 高婷;农超对接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9 鲍亚飞;基于收益共享的农超对接利益分配问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10 赵子成;基于AHP和QFD的“农超对接”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36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036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7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