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生态适宜度模型的城乡土地利用分区与优化布局——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19 06:05

  本文选题:城乡土地利用 + 分区 ; 参考:《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开展城乡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优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通过构建城乡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进行了分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布局策略。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布局优化为商业发展主导区、工业发展主导区和农业发展主导区以及环境保护主导区;(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可划分为核心增长极、区域中心城市、一级扩散圈、二级扩散圈和二级扩散带;(3)应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都市圈核心竞争力、保障城乡用地需求、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和优化生态开发利用模式等方面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基于生态适宜度模型探讨城乡土地利用布局,为实现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Abstract]: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by carrying out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function zoning and spatial layout optimization. Taking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as an example, the land use niche suitability degree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s divided by constructing the land use niche suitability model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optimal layout strategy is put forwa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yout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s optimized as the leading commercial development area.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in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can be divided into core growth poles,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and primary diffusion circles. The secondary diffusion zone and the secondary diffusion zone should develop high-tech industries,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and ensure the demand for urban and rural land. We will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land and water conservancy and optimize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model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mod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layout,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urban and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61049,71363021)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6GL31)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50481)
【分类号】:F30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于按生态经济区探寻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倡议[J];家畜生态;1999年04期

2 于明荣,张东梅;浅谈农业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原则[J];吉林水利;2000年01期

3 张爱珍;伍国强;;村民理事会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作用的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12年08期

4 雷慰慈;论湖北省“四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发展的整体战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8年03期

5 周莉荫;杨森兴;任琼;严员英;李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生态经济模式调查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2年06期

6 杨云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及问题分析[J];老区建设;2013年10期

7 刘淑莹;加快西部生态经济区盐碱地综合治理[J];经济视角;2002年06期

8 刘融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才队伍现状调查及建设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19期

9 邹新建;龚明辉;刘泽浦;程小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野菜开发利用的展望[J];上海蔬菜;2011年01期

10 储照凤;黄加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策略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梁发良;周斌;;上饶林业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柏 高加林 高杰;溧水构筑四大生态经济区[N];中国环境报;2003年

2 沈柏 高加林 高杰;溧水构筑四大生态经济区[N];江苏经济报;2003年

3 舒展 龙志勇;凤凰农业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 专家评审会在京召开[N];团结报;2012年

4 本报两会特派记者 李标 李涛 牛春安 喻林宏;尽快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项目[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4年

5 民进伊春市委员会;当前我市林场所撤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N];伊春日报;2011年

6 李美胜 记者 龙群;给鄱湖生态经济区添绿色屏障[N];九江日报;2009年

7 张志勇;力求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相统一[N];江西日报;2008年

8 黎武龙 记者 龙群;九江林业应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作为[N];九江日报;2010年

9 本刊记者 任得明;朔州投入2.3亿抓生态经济区建设[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10 通讯员 何万存 记者 钟南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建设初显成效[N];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林丽;大理低丘缓坡生态经济区功能布局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2 黄景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碳收支与碳效率的时空分异[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方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民收入提高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郭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5 周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背景下江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6 肖文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脆弱性评价[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7 徐梦R,

本文编号:2038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038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5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