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农村衰落的特征及诊断——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
本文选题:贫困山区 + 衰落 ; 参考:《资源科学》2017年06期
【摘要】:自然资源禀赋差,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交通不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差,是贫困山区的基本特征,贫困山区也因此成为人口和产业离心区、生态脆弱区。本文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选取典型村,采用参与式评估、遥感影像和GIS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尺度分析贫困山区农村土地利用演变特征,揭示农村衰落的原因和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村衰落程度严重,植被覆盖率升高,耕地向林草地转变;同时,耕地面积萎缩、聚拢,细碎化程度降低;伴随人口过疏化和老龄化,农村建设用地使用率低,经历由单一到多样,再单一的衰减过程,教育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缺位严重;(2)研究区农村衰落的原因包括农业生计资源匮乏、难以实现农业机械化、聚居分散和城乡比较效益大、农民生活追求的提高以及农业政策实施难度大;(3)建立以人口流失率、常住人口老龄化率、宅基地萎缩率和耕地变化率4个衰落指标为主的农村衰落诊断方法,诊断表明,研究区农村衰落主要发生在边远山区,距离城镇近、区位优越的农村未表现出衰落。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和扶贫工作应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制定乡村规划,依靠山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引导人口外迁为主,撂荒耕地择优流转,而复垦未来必然衰落的农村居民点,肯定造成过程性浪费。
[Abstract]:Poor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low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population, in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poor public service infrastructure 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oor mountainous areas. This paper takes Youyang County of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selects typical villages, adopts the method of participatory assessment, remote sensing image and GI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land use evolution in poor mountainous areas from the microscopic scale, and reveals the causes and rules of rural decl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cline of rural areas in the study area was serious,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creased, the cultivated land changed to forest and grassl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shrank, converged, and the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decreased, with the population thinning and aging.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use rate is low, experienced from single to diverse, and then a single attenuation process, education and other public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lack of serious decline in rural areas, including the lack of agricultural livelihood resources,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improve the life of farmers and to implement agricultural polici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rate of population loss and the rate of aging of the permanent resident population. The diagnostic methods of the decline rate of homestead and the change rate of cultivated land mainly in rural areas show that the decline of rural areas in the study area is mainly in the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which is close to the cities and towns, and does not show decline in the rural areas with superior location. At present, the rural land renova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should respect the objective law, make the rural planning scientifically, rely on the self-repair of the mountain ecosystem, guide the population to move from the outside, abandon the cultivated land to choose the best circulation, and reclaim the rural settlements which will inevitably decline in the future. It must be a waste of proces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11)
【分类号】:F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倩;;问题出在资金之外——中国人民大学张占录副教授谈土地整治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J];中国土地;2009年07期
2 张宝玉;;土地整治是“双保”更直接有效的措施——关于桂林市整村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J];南方国土资源;2009年08期
3 洪土林;王艳华;;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必要性[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4 ;土地整治资金将向粮食主产区倾斜[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年06期
5 李晨;司涛;;河南省土地整治实施监管初探[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年12期
6 宋迎新;;农村土地整治的突破口在于制度创新[J];浙江国土资源;2010年01期
7 何志强;;“兴地睦边”:云南土地整治大工程[J];中国土地;2010年04期
8 ;重庆:土地整治项目可融资[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14期
9 王会;;统筹规划 综合协调 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对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J];吉林农业;2010年07期
10 王闯;;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J];国土资源;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勇;;浅谈农村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少帅;;关于土地整治市场化的思考[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何春阳;杨洋;贾克敬;;关于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思考[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宁涛;杨庆媛;苏康传;李小广;王晓蒙;;西南丘陵山区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傅振光;;浅谈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几个问题的认识[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林超;;土地整治部门协调机制研究[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童陆亿;马丽;胡守庚;;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土地整治思考[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郭金辉;;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高世昌;;关于土地整治权属调整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傅华;;土地整治——让农村生活更美好[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展;市开发区村庄土地整治工程造福百姓[N];菏泽日报;2007年
2 田玉福 程锋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推进土地整治 统筹城乡用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3 特派记者邓杰;李小三委员: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N];光华时报;2010年
4 许孝平;首批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村敲定[N];芜湖日报;2010年
5 杨凌云;我市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工作有新进展[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6 记者 祁昂;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整治[N];淮南日报;2010年
7 人资环;郑牧民率队调研农村土地整治[N];江淮时报;2010年
8 杨捚;于利中来宜调研农村土地整治工作[N];宜兴日报;2010年
9 王立彬;城市土地整治比农村土地整治更急迫[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10 胡爱瑜;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N];黄山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孟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王千;基于农业生产风险的关中地区土地整治分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王长江;农村土地整治权属调整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刘雪冉;土地整治中承包田块的调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石峡;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魏洪斌;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陈荣蓉;重庆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及其景观效应[D];西南大学;2012年
8 李晨;土地整治规划尺度差异及统筹协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高峰;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晨;土地整治资金筹措与风险防范[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3 黄秋芸;江西省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综合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杨月菊;宁夏中南部生态移民迁入地土地整治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张腾飞;保定市农村土地整治融资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浦玉朋;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刘小凤;村庄结构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8 朱哲媛;我国农村非农土地整治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9 刘爱群;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治生态规划与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陈小玉;压煤村庄土地整治利益均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2041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04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