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非农劳动力兼业化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影响
本文选题:农业劳动力 + 老龄化 ; 参考:《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10期
【摘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冲击,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被认为是实现资本对劳动力替代的现实路径。关于老龄化是否会增加外包需求,已有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并且存在一个重要的不足之处:没有考虑到兼业化的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往往与老龄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导致老龄化对于外包影响的估计结果存在显著偏误。本文引入非农劳动力是否住家这一重要变量,剥离出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仅评估老龄化对于外包的边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外包的影响在不同的环节存在差异,在低劳动强度环节,老龄化非但不会增加外包,反而显著降低了外包概率;在高劳动强度环节恰好相反,老龄化显著增加了外包概率。此外,在农业劳动力年龄相同的条件下,相比于非农劳动力住家的家庭,非农劳动力不住家的家庭外包概率更高。
[Abstract]:The aging of agricultural labor ma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outsourc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inks is regarded as a realistic way to realize the substitution of capital to the labor force. There has been no consensus on whether aging will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outsourcing, and there is an important shortcoming: non farming labor is not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role of force assist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non-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ssist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th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ging, which leads to a significant error in the estimation of the impact of aging on outsourc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ortant variable of non-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to live home, peeling off the role of non-agricultural labor to assis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ssessing only the aging of ag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aging on outsourcing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links. In low labor intensity, aging does not increase outsourcing, but significantly reduces outsourcing probability; in high labor intensity, it is the opposite, ag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outsourcing probability. In addition, in agricultural labor. Under the same age of force, the family outsource of non farm labor is more likely to be outsourced than households with non farm labor.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地流转合约选择的机制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编号:7167329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地流转背景下农地经营投资行为与耕地质量提升研究”(编号:71573262)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编号:ASTIP-IAED-2017-03)”
【分类号】:F3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凤才,王宁,李莉,谭洪波;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动性与农业劳动力素质问题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郭晋兴;浅淡农业劳动力的过剩与转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年01期
3 唐旭辉,张维龙;农业劳动力相关指标的中美比较与分析[J];经济学家;2004年03期
4 ;“十一五”期间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J];农家之友;2007年01期
5 张卫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初探[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6 吴善善;;当代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价值问题与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年22期
7 叶兴庆;;持续释放农业劳动力的思考[J];中国合作经济;2011年05期
8 叶兴庆;;持续释放农业劳动力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05期
9 叶兴庆;;持续释放农业劳动力的思考和建议[J];传承;2011年13期
10 范东君;朱有志;;农村劳动力流出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影响探究[J];西北人口;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敏;;警惕农业劳动力断层现象 湖北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青彦;;农村后继劳动力的培养[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崔凯;;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四川省宣汉县为例[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4 岳晓燕;汪一鸣;白林波;;宁夏农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时空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陶钧钊;;从今年夏收看农机化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陶钧钊;;从今年夏收看农机化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郑新立;;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A];2011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杜克勤;;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郑义;申眺;刘中平;;化肥在河南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展望[A];中国化肥100年回眸——化肥在中国应用100年纪念[C];2002年
10 陈建林;杜东英;胡家权;刘石柱;;曲靖农业生产发展的思考[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转移农业劳动力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N];农民日报;2013年
2 记者 呼宁平;宁夏去年转移农业劳动力76万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3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进一步健全农业劳动力市场[N];新农村商报;2010年
4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研究司巡视员 叶兴庆;持续释放农业劳动力仍应是基本政策取向[N];农民日报;2011年
5 卢锋 杨业伟;未来20年我国农业就业趋势将如何演变[N];中国财经报;2012年
6 刘百灵;灵台:农业劳动力流转衍生结构性矛盾[N];粮油市场报;2013年
7 胡小平 朱颖 葛党桥;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探析[N];光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朱永旗;新市民引领新农村[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9 记者 宁启文;应尽快启动“农业后继者培养工程”[N];农民日报;2010年
10 魏爱苗;德国每个农民可养活140个居民[N];粮油市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欣欣;农业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与迁移——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2 贾晓华;中国农业劳动力非永久性乡城迁移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3 郑黎义;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4 邵培杰;中国现阶段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西爱琴;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决策与管理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岳;农业劳动力产业转移预期净收益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钟霖湘;“大跃进”时期农业劳动力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全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常珍珍;四川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5 高丽丽;甘肃省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闵师界;四川农业劳动力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林刚;东乡族苜叶里社区农业劳动力流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于慧;人地关系视角下陕西省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协调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黎宗玲;基于农业劳动力视角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杨角;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12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11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