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农田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的估算
[Abstract]:The non-use value of farmland ecosystem in Beijing suburb was studied with conditional value method (CVM). Taking Beijing residents as the objects of investigation, 15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by random sampling, 1323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llingness to pay rate of Beijing residents is 66.2%, the willingness to pay of non-agricultural and agricultural household residents is 62.3% and 66.7% respectively, and the per capita willingness to pay (median value) is 100 yuan / a.2014. The non-use value is about 1.4242145 billion yuan. The value of existence is 384.8789 million yuan, the value of heritage is 496.9323 million yuan, and the value of selection is 542.4032 million yuan.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education, monthly income and the nature of hukou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mount of pay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北京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农学院经管学院;
【基金】:"粮经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专项(BFCIC-13) 科研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项目(PXM2015_014207_000010) 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建设项目(PXM2015_014207_000014) 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市级)(PXM2017_014207_000038)资助
【分类号】:F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睦森;努力创建优质高产的农田生态系统[J];新疆农垦科技;1982年02期
2 蒋膺;;关于建立呼盟农田生态系统的战略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1986年01期
3 孟凯,郑泰根,李长胜,宋春雨,郝汉昆;三江平原低湿农田生态系统的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0年02期
4 蔺海明;李生福;李有忠;;试论我省高效农田生态系统建设问题[J];甘肃农业科技;1992年03期
5 郭常莲,张乃生,王金凤,梁清燕,张建平;美国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探索[J];山西农业科学;1997年02期
6 祁兴芬;;区域农田生态系统正、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05期
7 党学斌 ,贺答汉 ,刘保京;纳家户农田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研究[J];宁夏农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8 朱孔来,于祥卿,刘树连,颜历,朱保翔;谈决策指数法在农田生态系统种群结构调控中的应用[J];农业区划;1990年01期
9 温志广;张书秀;;栾城县聂家庄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10 马国辅,侯笠夫,赵国祥;吉东山地丘陵建立良好农田生态系统的考察[J];农业区划;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有飞;何雨红;;我国紫外辐射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郭中伟;甘雅玲;;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黄界颍;马友华;张继榛;;农田生态系统中硫平衡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卫建;邓艾兴;郑建初;朱建国;卞新民;;全球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及其地上地下互作机制研究[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曾任森;骆世明;苏贻娟;李均;宋圆圆;叶茂;;农田生态系统中化感物质介导的种间关系研究[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尹斌;朱兆良;;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磷的界面迁移与环境效应(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7 朱先进;宇万太;;农田生态系统微量元素循环研究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8 张微微;李晶;;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量时空变化[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学军;;大气氮素沉降及其对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养分输入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生茂;李凤民;索东让;汪建国;;张掖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氮素循环及平衡[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全国农技中心防治处提供;云南种菜要种“健康”菜[N];农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志新;北京郊区农田生态系统正负效应价值的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
2 付静尘;丹江口库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及影响因素的情景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夏体渊;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格局与作物功能性状响应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颉鹏;河西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汇时空演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5 胡正华;紫外辐射增强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丁园圆;县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氮素平衡模拟及其潜在环境风险评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王迎春;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秦钟;华北平原农田水热、CO_2通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徐莹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露水凝结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10 王凯荣;农田生态系统镉污染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2 申洙林;长沙市农田生态系统战略调整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曹兴进;农田生态系统多功能价值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胜男;迁西县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高耸耸;徐州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杨洁;河南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杨皓然;潍坊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向璐;名山区农田生态系统环境监测与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张永杰;基于能值分析的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10 张健;图们江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65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265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