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论中国农业发展动能转换

发布时间:2018-11-09 13:54
【摘要】:农业发展动能就是驱动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作用及其动力机制实现方式。不同农业发展历史阶段,农业发展动能存在着明显差异。以化肥、农药等现代化学投入实现农业高产增产增收是多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主导动能,这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偏紧为常态的情况下具有积极意义。随着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传统动能的弊端不断显现,越来越需要实现转换,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拓展农业生产经营者增收的新渠道、新空间,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有效地转换农业发展动能,升级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迫切需要更新农业发展理念,改善支农公共资源配置,构建优质绿色农产品市场机制,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挥信息和生态环境等新要素推动农业发展的主导作用。
[Abstract]:The kinetic energ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the key factor to driv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ts dynamic mechanism. Differen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istory stag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kinetic energy exists obvious difference. It is the dominant kinetic energ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o realize high yield and income increase by modern chemical input, such as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which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the case of tight supply and dema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griculture entering a new historical stage,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kinetic energy continue to appear, and it is more and more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o meet the needs of consumption upgrading, and to expand the new channels for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agricultural producers and operators. New space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e,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transform the kinetic energ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upgrade traditional kinetic energy and cultivate new kinetic energy, it is urgent to renew the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resources to support agriculture, construct the market mechanism of high-quality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strengthen new industries and new forms of business in rural areas. Give play to inform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new elements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leading rol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分类号】:F3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峰;试论农业院校在近代美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2 ;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省思[J];农业信息探索;2000年01期

3 周爱民;依靠科技 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J];中国科技月报;2000年Z1期

4 ;科技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主动力[J];中国家禽;2001年02期

5 ;国际设施农业发展新趋势[J];蔬菜;2001年10期

6 韩德乾;关于青海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年05期

7 任志安;正确认识农业发展机遇[J];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05期

8 杨天一;有效利用农业发展机遇 合理配置资源[J];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05期

9 ;2002年我省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2年03期

10 邢艳,杨泽奎,谢玉梅,王军;订单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四川农业科技;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飞翔;刘伟平;夏文顶;;福建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总体研究[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陈印军;;我国农业发展走向[A];2007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家永;朱宏升;史晓芳;;加快大连市设施农业发展的探讨[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10)[C];2012年

4 成升魁;;西藏农业发展问题探讨[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5 崔寒梅;;积极应对入世 加快农业发展[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6 周文保;欧阳怀东;魏建华;;21世纪初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吕素友;;浅析转移农民就是致富农民的农业发展新理念[A];山东省老科技工作者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言献策研讨会论文选[C];2007年

8 张宏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A];2010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世贵;舒长斌;;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10 康尚杰;;沟通信息 促进交流 形成“多赢”——中部崛起与湖北两型农业发展论坛的成功做法[A];湖北省学会创新发展理论探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朗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N];金华日报;2013年

2 张登舟 郭丽冰;青龙依托科技项目引领农业发展[N];秦皇岛日报;2013年

3 记者 郑意凡;加快农业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N];泉州晚报;2013年

4 记者 卓晋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扶持设施农业发展[N];湄洲日报;2013年

5 记者 黄云峰;我省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商讨推动农业发展[N];福建日报;2013年

6 记者 陈巍;我市与省农科院携手打造农业发展升级版[N];台州日报;2013年

7 记者 李凤霞;徐光会见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涤非[N];周口日报;2014年

8 讲述人 介秦先 本报记者 王雪文 整理;依靠科技推动巴州农业发展[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4年

9 邹平;深入推进农业发展合作[N];扬州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施辰亮;致公党省委会助力我市农业发展[N];汕尾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晓河;结构转换与农业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2 田维波;我国农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何爱;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与战后菲律宾农业发展[D];厦门大学;2009年

4 郭玉福;建国后毛泽东农业发展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6年

5 林本喜;浙江现代农业模式、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雷小兰;补偿性教育、人力资本深化与中国农业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胡建;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湖南两型农业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8 孙剑;中国农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晶辉;哈尔滨市多功能农业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傅文博;支持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3 车晓光;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延边州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4 曾丽萍;老挝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马赛德(Mouayadi Said Ali Madi);尼日利亚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宗荣荣;现阶段延安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7 阿芙丽挪·叶甫根妮娅;俄罗斯农业发展及其国际合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李东方;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9 蔡建科;郑州市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10 孙丹;中央“一号文件”与中国农业发展研究(2004-2015)[D];渤海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20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320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c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