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SD模型的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情景模拟

发布时间:2018-12-21 08:47
【摘要】:目前,既集约又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是解决人地矛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北京市为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模型(Sustainable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Model,SLIUM),模拟和分析了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以及不同情景下的集约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变化遵循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基于现状北京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将在2020-2060年达到最优状态;通过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不同情境的政策调整,可以实现土地集约度周期性持续提升;本模型通过精度验证,相对误差控制在±5%,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还原性。这一结果为土地管理提供了合理依据,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At present, intensive and sustainable land u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an and land. Taking Beijing as an example, a sustainable intensive land use model (Sustainable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Model,SLIUM)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system dynamics metho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 use in Beijing and the change of intensity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land use intensity follows the law of decreasing land return.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intensity of land use in Beijing will reach the optimal state in 2020-2060. Through the policy adjustment of different situations such as population, economy and land use, the degree of land intensity can be continuously promoted periodically, and the relative error of this model is controlled at 卤5 by accuracy verification, which has good stability and reducibility. This result provides a reasonable basis for land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decision support for policy making.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分类号】:F30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集约用地[J];国土经济;2000年06期

2 闵中;将集约用地进行到底[J];国土资源通讯;2004年10期

3 邱建平;浙江力促集约用地[J];中国地产市场;2004年08期

4 闱小苏;在节约集约用地市长研讨班上的总结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2005年14期

5 吴清法 ,阮玉兴 ,胡章仓;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科学发展——许昌市国土资源局创新改革掠影[J];河南国土资源;2005年06期

6 方正;以集约用地促发展[J];中国土地;2005年07期

7 ;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科学发展——章丘市集约用地先进单位评审会剪影[J];山东国土资源;2005年08期

8 韩良;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科学发展[J];青海国土经略;2005年03期

9 ;坚持集约用地 促进科学发展[J];中国地产市场;2005年10期

10 ;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显著[J];山东国土资源;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勇;;浅谈如何推进农村集约用地[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升远;;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左春生;;节约集约用地新制度探讨[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4 陈剑清;;提高土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九个全国“土地日”: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论文集[C];2009年

5 王大业;;关于对白城市节约集约用地的几点建议[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小勇;;浅谈如何推进农村集约用地[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林俊;;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在于发展方式的转变[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徐小峰;;节约集约用地,转变发展方式[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 集约用地论文集[C];2010年

9 陈玮;;论集约用地与产业集聚[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姜晶;;创新用地理念 高效集约用地[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明华 孙文;云亭集约用地实现效益最大化[N];江阴日报;2007年

2 谷秀军;发挥金融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方面的积极作用[N];金融时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方芳;集约用地示范区项目建设步伐加快[N];湘潭日报;2011年

4 潜江市市长 张桂华;走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N];湖北日报;2012年

5 记者 王煜霞 实习生 钟柳洁;广西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N];南宁日报;2012年

6 记者 晏琴;集约用地创出高“亩产”[N];泉州晚报;2012年

7 程应田;力促节约集约用地[N];四川政协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秦正长 通讯员 黄益明;节约集约用地为富阳发展打开了一扇窗[N];浙江日报;2012年

9 郑娟尔;节约集约用地的三个误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10 四川省德阳市工商联 程学培;“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有待贯彻落实[N];人民政协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春云;基于城市规划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薛春璐;城镇集约用地标准设计方法与支持工具研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芳;基于行业用地分类的集约用地理论模式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单丹丹;高速公路节约集约用地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王亚辉;工业企业集约用地及其驱动因素[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杨智亮;广州市番禺区节约集约用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冯应斌;重庆市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王礼志;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效果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韩玉;安徽省高速公路节约集约用地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8 邓容华;先导区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审批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汤怀志;河南省高速公路集约用地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陈宏望;长沙先导区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及建议[D];湖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88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388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0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