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近15年黄土丘陵区退耕农户特征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4 10:42
【摘要】:退耕还林(草)工程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主要举措,为认识黄土丘陵区十几年来参与退耕的农户特征变化,文中对2001年退耕还林(草)工程试点初期陕西省安塞县的149户调查农户进行了跟踪回访(2015年),对比分析了15年来农户搬离情况、农户劳动力结构、耕地和养殖情况、家庭收入情况、退耕态度等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近15年来,离开农村生活的农户增加,非农业劳动力比例和数量增加,非农业收入增加很快,退耕农户表现出明显的向非农化转变特征,整体收入结构好转;但退耕农户之间收入差异增加,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特征明显;与初期相比,退耕农户的生态保护意识特征趋于淡化,对补贴款发放期限和强度期望提高,停止补贴后有复耕意向的农户有所增加。
[Abstract]:The project of returning cropland to forest (grass) is the main measure of ecological control in Loess Plateau.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 of peasant household's characteristics in loess hilly area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In this paper, 149 rural households in Ansai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ilot projec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s (grass) in 2001, were followed up (2015), and the situation of peasant household moving away, peasant household labor force structure, cultivated land and farming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the past 15 years. Changes in family income, attitude toward returning farmland, etc.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in the past 15 years, the number and proportion of the non-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have increased, and the non-agricultural income has increased rapidly. The returning farmers have shown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ition to non-agriculture, and the overall income structure has improved. However, the difference of income between farmers returning farmland is increas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re obvious. 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stage,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returning farmers tended to desalinate, and the expectation of the dura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subsidy payment was in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farmers who had the intention of returning to farmland after the subsidy was stopped was increas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学者项目(编号:院[2013]165),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和欧盟委员会Horizon2020项目(编号:16146KYSB20150001和635750)资助
【分类号】:F3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葛智超;张贵军;杨皓;张蓬涛;;退耕还林工程对涞水县农村经济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5年01期

2 朱长宁;王树进;;退耕还林对西部地区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10期

3 冯琳;徐建英;邸敬涵;;三峡生态屏障区农户退耕受偿意愿的调查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05期

4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课题组;张红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抉择和政策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06期

5 曹世雄;陈莉;余新晓;;陕北农民对退耕还林的意愿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2期

6 李桦;姚顺波;郭亚军;;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行为影响分析——以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吴起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蒙;王飞;王蕾钦;谢向向;;近15年黄土丘陵区退耕农户特征变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6期

2 姜昕;赵珏航;韩樱;;退耕区后续产业发展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7年02期

3 袁方成;王泽;;“流”“守”之间:农民市民化的区域差异及影响要素——基于全国20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4 曲秀云;;浅析城镇化背景下集体土地流转模式——结合寿光市土地流转实际情况[J];智能城市;2017年01期

5 吉小燕;刘震;蓝菁;于金娜;;剥离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退耕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基于陕西省吴起县农户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6年12期

6 曹小玉;郑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吸收效率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7 陈儒;邓悦;姜志德;谢晨;;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复耕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资源科学;2016年11期

8 聂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镇化的影响[J];宿州学院学报;2016年11期

9 刘军辉;张古;;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模拟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J];财经研究;2016年10期

10 吕学艺;闫强;;陕北地区退耕还林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现代农村科技;2016年1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元媛;黄波;全世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农户收入影响实证研究——以“退耕还林”项目为例[J];林业经济;2013年09期

2 王立安;钟方雷;王静;乔俊果;;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缓解贫困的影响分析——以甘肃南部武都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7期

3 张红霞;赵武军;余劲;;退耕还林政策对陕北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米脂县339个农户的调查[J];商洛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何家理;;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实践经验对后续产业发展的启示——基于陕川鄂3省退耕还林效果与后续产业的调查[J];山地学报;2012年03期

5 郭欢欢;李波;于海跃;郝丽霞;;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产生活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6 张玉启;李彤;郑钦玉;郭锐利;;论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措施[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吴志伟;胡远满;陈文波;;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2期

8 田耀武;肖文发;黄志霖;;基于AnnAGNPS模型的三峡库区黑沟小流域退耕还林生态服务价值[J];生态学杂志;2011年04期

9 侯金谷;;隆安 青山秀水中的绿色发展[J];绿色中国;2011年03期

10 陈新安;袁瑛武;肖立娟;;三峡库区退耕还林方式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务院决定 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现金补助[J];农家之友;2007年12期

2 ;国务院决定 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J];内蒙古林业;2007年09期

3 支玲;张媛;蒋小宁;;退耕农户林权意识调查分析——以安定区、宜川县、鹤庆县、织金县、准格尔旗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0年01期

4 ;国家将为退耕农户建5954万亩基本口粮田[J];粮食问题研究;2009年04期

5 杜建宾;姜志德;;劳动负效用视角下的退耕农户决策行为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1年06期

6 高淑桃;方玉媚;;四川退耕农户自我发展模式及评价[J];农村经济;2008年11期

7 崔海宁;周智;张蓬涛;朱永明;;河北环京津地区退耕初步调查[J];林业资源管理;2010年02期

8 王志江;;挖掘工程本身经济潜力 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J];中国林业;2008年09期

9 王武林;;贵州省退耕还林发展问题研究——基于退耕农户的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20期

10 高淑桃;方玉媚;;四川退耕农户自我发展模式及启示[J];乡镇经济;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蕾;谢晨;赵金成;梁丹;戴广翠;Jeff.Bennett;王雪红;;退耕农户长期生计分析[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学忠;民乐退耕农户用上“一折通”[N];张掖日报;2006年

2 特约记者 马献伦邋通讯员 王志林 王坤;十堰退耕农户将增收10亿元[N];湖北日报;2007年

3 江宇;退耕农户可继续直补[N];雅安日报;2007年

4 见习记者 田薇邋通讯员 洪学智;退耕农户补助期满后今年仍有补助[N];常德日报;2008年

5 记者 陈泳;甘肃采取措施确保退耕农户生计无忧[N];甘肃日报;2011年

6 春生;我国将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记者 莫瑞宁;4万退耕农户将受惠[N];西安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杨楠;再造“绿色银行” 惠及退耕农户[N];宝鸡日报;2010年

9 朱邪;建立解决退耕农户生计的长效机制[N];贵州日报;2008年

10 记者 何卓;有效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文强;嘉绒藏区退耕农户安置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陈厚涛;退耕农户生态建设意愿与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3 赛斐;不同林种退耕农户收益及持续意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杜建宾;生态经济联合生产条件下的退耕农户决策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张静;关于保障退耕农户长远发展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08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408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4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