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新常态下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三重冲击及其治理路径——基于198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发布时间:2019-03-22 18:27
【摘要】:该文基于对198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发现2007年以后,中国农业的固定资本增长率高企,而农业劳动力和全要素(TFP)增长率却进入下降通道,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乏力,农业固定资本增长对农业TFP的挤出效应明显。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大规模农业投资遭遇资本报酬递减以及人口红利减少导致的农村"未富先老"和"未优先空"现象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三重冲击。并且这种三重冲击均属于供给冲击,意味着新常态下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下行已经无法避免。不过,在当前,政府不应急于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而应着眼于夯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制度基础。
[Abstract]: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from 1981 to 2013, this paper finds that after 2007, the fixed capital growth rate of China's agriculture is high, while the growth rate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nd total factor (TFP) has entered the decline channel.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s weak, agricultural fixed capital growth on agricultural TFP crowding out effect is obvious. The reason is the rigid restric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fte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the new normal.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suffers from the decline of capital reward and the decrease of population dividend, which results in the triple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y due to the phenomenon of "not getting rich before getting old" and "not giving priority to empty" in rural areas. And this triple shock belongs to the supply shock, which means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the new normal can not be avoided. At present, however, the government should not rush to formulate relevant industrial policies, but should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institutional basis of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研究”(批准文号:15BKS038) 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四川省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批准文号:2015ZR01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3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兴长;中国农业经济国际化的主要因素[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2 张立巍;当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创新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5年07期

3 王秀清;中国农业经济百年巨变[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11期

4 张同建;李书锋;;试论中国农业经济模式的嬗变[J];特区经济;2011年01期

5 李正宏;;要加强中国农业经济市场化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1年09期

6 张中祥;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之我见[J];科学·经济·社会;2002年04期

7 王晰;中国农业经济安全及其保障[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佘震宇,赵黎明,李忠民,杨宝臣;中国农业经济整体运行景气信号预警系统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周淑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累赘还是增长的主要来源?[J];中国农垦;2005年12期

10 李学昌;董建波;;关于中国农业经济历史变迁的争论与悖论[J];探索与争鸣;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书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模式初探[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陈绍晴;;路在何方?——浅谈中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3 万振凡;易绍林;刘金菊;;论刘少奇发展新中国农业经济的思想[A];刘少奇百周年纪念——全国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8年

4 周诚;朱勇;;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理论问题综览[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秀清(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经济百年巨变[N];吉林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许强;产业互动 激活中国农业经济[N];经理日报;2002年

3 记者 向婧;“2012中国农村经济论坛”在渝召开[N];重庆日报;2012年

4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特聘研究员 马社香;刘少奇为什么放弃“先机械化后集体化”主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贾全欣;能否经受入世冲击?[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6 本报记者 刘腾 田予冬;禽流感对中国农业影响将大于SARS[N];财经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邱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2年

2 赵凯;中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文慧;碳金融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潜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押田明则;中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45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445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6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