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模式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5 12:45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意味着经济增速将趋稳放缓、经济结构将持续优化。新常态下出现的这些变化会使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尤其是我国农业供给侧方面出现农产品总量充足,但有效供给偏紧,价格和质量不具国际竞争优势等问题。要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需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潜在增长率,扩大有效供给。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农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优胜劣汰去库存,引进新技术补短板。这既是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也是从体制机制创新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更是引领农业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研究背景、目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介绍了文章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安排。第二部分,回顾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相关的理论,包括激励相容、规模经济、交易费用、模糊综合评价等各个理论,也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的起源及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演进过程,为后续的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对企业和农户协同发展目标下农业经营模式的激励相容机制分析,巧妙地将激励相容与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相契合,寻找企业与农户利益均衡点,并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模式种类,探索出激励相容机制下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模式。并着重对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从企业的交易费用和规模经济以及农户的福利水平两个方面进行激励相容分析,以阐明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优势所在。第四部分,通过对河北省沽源县整体农业状况的简述和对龙头企业G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案例分析来证明在河北省沽源县现有的政策支持、基础设施、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化经营是能使河北省沽源县获得农业结构性效益,振兴农业、转变农业发展结构、增进农民福祉的有效途径。第五部分,基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固有优势及河北省沽源县的独特政策、自然环境,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重点为:首先,基于激励相容理论,探讨企业与农户协同发展目标下企业与农户的经营模式选择,并分析出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纵向上通过中上、中、下游之间的联系,降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或各个产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横向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分工更加细化,这都导致生产经营逐渐向规模化集中,从而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其次,以河北省沽源县龙头企业G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利用熵值法对龙头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户对于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社带动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满意度分析,综合得出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对河北省沽源县的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有效效益。从土地集中、经营的模式创新,专业分工联合经营、创新农户利润反馈方式,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依靠品牌优势整合市场等多方面资源,建立生态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扩大农业产业化中农业价值链融资等各个方面总结“龙头企业+农户”产供销纵向一体化模式的优势及可取之处,促进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带动农民先后富裕起来。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贞林;阮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模式、内在逻辑与区域案例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2 井晶;;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2014年06期

3 邱溆;罗光强;;需求视阈下的我国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蔡海龙;;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3年11期

5 苑鹏;;“公司+合作社+农户”下的四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探析——从农户福利改善的视角[J];中国合作经济;2013年07期

6 张明权;徐志连;;农业产业联合体释放乘法效应[J];农村经营管理;2013年07期

7 张照新;赵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困境摆脱及其体制机制创新[J];改革;2013年02期

8 楼栋;孔祥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维发展形式和现实观照[J];改革;2013年02期

9 张乐柱;金剑峰;胡浩民;;“公司+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基于温氏集团案例研究[J];学术研究;2012年10期

10 黄祖辉;顾益康;郭红东;;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要创新——发挥农户经营、合作经营、公司经营三大制度优势[J];农村经营管理;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瑛;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影响因素及绩效评价[D];西南大学;2014年

2 张春华;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晓霞;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志勇;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控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军;诸城市农业产业化运营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周金胜;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地域模式的选择与创新[D];兰州大学;2010年

4 刘少华;基于产业化的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阳红星;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职能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6 王新阳;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唐轩文;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8 马强;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对比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23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23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f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