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陕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8-06 21:16
【摘要】:以陕北地区榆林、延安2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陕北地区用地类型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使用合适的生物量因子,修正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当量表,使当量表更符合陕北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研究得到的二级用地类型当量因子比例关系,细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当量因子表,以便更准确的估算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1985—2013年间,主要用地类型变化为耕地、林地和草地,耕地面积减少2 811 km2,减少率达到9.98%,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1 392和2 417 km2,增幅分别达到12.85%和7.10%;其中,2000—2013年面积急剧变化,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量分别是1985—2000年的7倍和2倍,退耕还林(草)效果明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大量增加,林地和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增量分别为25.2亿和13.9亿元,2000—2013年的增量是1985—2000年增量的3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与全面推行退耕还林(草)的时间相对应,表明退耕还林(草)政策,对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有积极的影响。
[Abstract]:Taking Yulin and Yan'an cities in northern Shaanxi as research area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 of land use types in northern Shaanxi by using land use change data, and modifies the scale of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al value by using appropriate biomass factors to make the scale mo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northern Shaanxi, and refines the tabl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t factors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oportion relationship of equivalent factors of secondary land types obtained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more accurately in northern Shaanx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1985 / 2013, the main land use types were cultivated land,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The decrease rat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by 2811 km2, was 9.98%, and the area of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increased by 1.392 and 2.417 km2, respectively, by 12.85% and 7.10%,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the area of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changed sharply from 2000 to 2013, and the increase of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area was 7 times and 2 times of that of 1985-2000, respectively, and the effec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grass) was obvious, and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of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was 2.52 billion yuan and 1.39 b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and the increment of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was 3 times of that of 1985-2000. The change of the functional value of ecological service corresponds to the time of carrying out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grass) in an all-round wa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olicy of returning cropland to forest (grass)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function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 in northern Shaanxi.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集合评估”(2016YFC040240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沟道工程对流域水沙变化影响及其贡献率”(2016YFC0402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藤Copula的黄河宁蒙河段冰凌概率预报模型研究”(5150920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于WHAT-IF模型的黄河流域典型灌区节水改造实施效果评估”(HKY-JBYW-2017-23)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201501045)
【分类号】:F301.2;X1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璞,潘新华;对陕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J];榆林高专学报;1997年03期

2 刘文超;颜长珍;秦元伟;闫慧敏;刘纪远;;近20a陕北地区耕地变化及其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8期

3 李国平;刘治国;;陕北地区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破坏与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4 刘莉;王为民;;陕北地区资源开发中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J];煤炭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5 党青峰;关于陕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J];人文杂志;2000年06期

6 李国平;刘治国;;陕北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损失[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周万龙;实现人均一亩坝地是加快陕北地区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J];中国水土保持;2003年10期

8 张京红,刘安麟,李登科,邓凤东;TM影像在陕北地区生态环境本底调查中的应用[J];气象科学;2005年02期

9 康媛;岳乐平;徐永;孙勃;;陕北地区北洛河上游石油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J];灾害学;2008年03期

10 卓静,邓凤东,李登科,张京红;陕北地区TM影像重采样方法研究[J];陕西气象;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安麟;李登科;邓风东;张京红;戴进;;陕北地区植被、土地利用类型遥感本底调查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纪远;;中国土地利用的现代过程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宋岩;;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以河北省井陉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邸向红;侯西勇;;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格局与过程特征研究[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何建;;基于土地利用的效益耦合关系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陈银蓉;梅昀;黎孔清;;土地利用变化、利用管理与城市碳排放研究进展与展望[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李载鸣;郭世杰;陈嘉芬;;台湾西南滨海地区土地利用变迁对生态环境之影响[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9 杜加强;王金生;舒俭民;滕彦国;;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姜晓勇;张勃;;张掖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态势及特征分析[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特派记者 罗朝政;绿色长廊护陕北[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1年

2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3 市国土资源局任城分局 翟傲蕾;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N];济宁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Laari Prosper Basommi;加纳西北部矿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以及对水质和健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梁栋栋;基于动态邻居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拟及生态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屈宇宏;城市土地利用碳通量测算、碳效应分析及调控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赖力;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刘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王成;局地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方广玲;盐池北部风沙区LUCC驱动机制及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覃德华;闽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苗;陕北地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法制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2 申红宝;陕北地区明长城周边环境整治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储强;海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荣月静;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南京市碳储量与生物多样性功能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6 王丹桂;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50年间LUCC及其驱动力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张骏;金川县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孟丹丹;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优化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9 龙凤;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10 张晓媛;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23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23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4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