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质量安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6 14:02
【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保证粮食质量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前提。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是粮食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现阶段,保障我国粮食质量安全不仅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和适应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具有现实迫切性。本文以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为背景,对粮食质量安全进行研究。在综述粮食质量安全的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本文首先界定粮食质量安全的概念,梳理粮食质量安全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系,从粮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方面分析粮食质量安全的现状及问题,并对消费者的粮食消费特征、粮食质量安全感知与评价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找到解决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对形成粮食质量问题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并运用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规制失灵理论对粮食质量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设计粮食质量安全调控框架,并提出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相关对策。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六点结论:(1)粮食质量安全是在满足人体膳食营养需求的同时,还须保证粮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对人类的生命、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可接受的水平以下,因此是粮食安全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国消费者对政府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行为普遍表示不满意,大多数消费者对国内粮食质量的信心不足。(3)工业化、城镇化、绿色革命、粮食收购政策等是产生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现实潜在原因。(4)市场失灵和政府规制失灵是形成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5)政府调控边界是解决粮食质量问题的前提条件,要严格控制在市场失灵范围之内,政府不能取代粮食企业的责任主体地位。(6)保障我国粮食质量安全需要完善政府责任体系并调整相关政策,同时加大立法和制度建设在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质量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对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粮食质量安全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2)国内对于食品质量问题和粮食安全的研究文献丰富,但是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研究较少,本文深入研究了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安全的感知与评价、粮食质量安全成因的理论分析等内容。(3)本文对我国粮食质量问题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设计了粮食质量安全的调控框架,丰富了粮食质量安全的研究内容。(4)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生产者、政府、消费者和相关社会团体等各主体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多元化主体博弈结果。
【图文】:

研究思路,粮食质量,质量安全


政策、制度、各主体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2)深入访谈调查法。在搜集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的相关数用了官方的统计数据,也借鉴了其他学者的一些数据,并且还采费者的粮食质量安全感知和评价获得第一手资料。相比其他的法能更深入地探索被访者的内心思想与看法,能获得更加真实查结果和第二手资料相结合,可以对粮食质量安全现状进行更后的对策分析提供充实的论据。(3)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要对我国粮食质究,首先要了解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的现状及问题,这必然要引解我国粮食质量问题的形成过程,需要对粮食质量问题的形成采用这样的分析方法,避免了主观评价存在的随意性。实证分析不仅让粮食质量安全研究能服务于现实的需要,,也具有一定的析的结合为设计粮食质量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和粮食质量安全的分的依据,为提出改善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相关对策提供更为科

化肥使用,农药,粮食质量,粮食加工


图 4.3 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变化的评价者对粮食加工质量安全的感知及评价为了增加销量和利润,不少加工企业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加工方式迎合消费者对粮食“物美价廉”的要求(魏盼生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龙龙;;我国耕地质量危机的引发原因及对策论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10期

2 钟昱;亢霞;;多维度视角下我国粮食运输的结构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6年08期

3 余翔;李娜;;中国转基因粮食作物安全认证的法律与公信力争议初探[J];科技与经济;2016年04期

4 曾晓昀;;粮食质量安全:中国《粮食法》安全价值之实现[J];学术论坛;2016年06期

5 姜长云;;关于解决当前粮食库存问题的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14期

6 李腾飞;亢霞;;“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的重新审视与体系建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年04期

7 马晓河;;新时期我国需要新的粮食安全制度安排[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8 任重;薛兴利;;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粮农质量安全行为实施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年06期

9 刘辉;李亦亮;;我国农业物流发展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市场;2016年23期

10 杨朝晖;;粮食铁路散运之供给侧改革[J];现代食品;2016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国祥;;农业供给侧改革要主攻供给质量[N];上海证券报;2017年

2 马爱平;;粮食供给侧改革,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N];科技日报;2016年

3 谢玲;;全谷物杂粮挂面产业化项目突破杂粮含量低和口感差两大难题[N];中国食品报;2016年

4 黄进;;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N];南方日报;2016年

5 刘慧;;粮食品牌建设路还很长[N];经济日报;2015年

6 王观;;公主岭:玉米收购仍遭遇“地趴粮”[N];粮油市场报;2015年

7 李慧;;向科技要安全储粮[N];光明日报;2014年

8 王森;;滥用除草剂危害大[N];河南科技报;2014年

9 吴学安;;防止粮食过度加工[N];经济日报;2014年

10 冯华;;种了1/10地 产出1/5粮[N];人民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肇中;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效果评价及规制体制重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付恭华;中国粮食生产的多维成本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3 刘小魏;政府食品安全规制失灵的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兰录平;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5 刘文;食品安全指数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曲世敏;食品安全的质量标准规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7 朱颖;我国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魏丹;我国粮食生产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刘录民;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骆建忠;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消费需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雷雨;食品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体系设计和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2 刘璐;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3 杜凯;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问题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杨炫;食品质量信号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5 魏君;粮食物流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周雷;我国粮食安全的经济学分析:政府行为与政策选择[D];吉林大学;2009年

8 潘珍;福建省粮食质量安全体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9 陈敏;粮食安全与政府责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32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32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9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