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对广西石漠化片区农民收入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子铱;许桂荣;;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11期
2 李志明;;夺得千峰翠色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石漠化治理记实[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1期
3 刘汉娟;;广西防治石漠化刻不容缓[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年08期
4 毛洪江;;贵州省石漠化治理的五种模式及启示[J];时代金融;2012年02期
5 蒙家明;;浅析石漠化及防治措施[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年06期
6 丁莉;王燕;;黔西南州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对区域内石漠化治理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3年14期
7 曹清尧;潘红星;何绍明;;加快我国石漠化治理刻不容缓[J];林业经济;2002年04期
8 蒋升涌,农乐政;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年12期
9 刘子富 ,黄勇;关注“南方沙漠”[J];生态经济;2004年08期
10 张菁;;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实践构想[J];市场论坛;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精心组织 真抓实干 扎实推进石漠化治理工作[A];中国西南石山地区第四次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罗娅;;石漠化治理—传统农耕文化的坚守与变迁[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曾庆良;郝菊海;;毕节生态试验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但文红;彭思涛;;农村生计模式变迁与石漠化治理政策调整研究——以紫云县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5 罗桂湘;;广西石漠化及其气候因素初探[A];2006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周建华;邓琴;丁卫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治理[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7 李克斌;;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探讨——以贵州省六枝特区为例[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温远光;陈放;朱宏光;赖家业;刘京涛;吴庆标;;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技术[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梁建平;许奇聪;;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10 唐明榜;杨元熙;;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对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文国 毛朝敬;石漠化已成西南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刘文国 毛朝敬;石漠化已成西南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2年
3 王成;大西南石漠化扩至11万平方公里[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郑北鹰;石漠化不容漠视[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银雁 通讯员 蒋为民;石漠化:广西生态头号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景应忠;石漠化,谁给贵州出的难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李育材;关于我国西南部地区石漠化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8 黄明政;贵州治理石漠化生态改善[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9 记者 雷隆隆;湖南石漠化成因摸清[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颜明华 实习生 刘宇;直面石漠化[N];重庆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德炉;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及防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2 皇甫江云;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石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3 王德光;基于系统理论的小流域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素红;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瑞玲;贵州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形成的自然背景及其空间地域分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6 卢红梅;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谭秋;不同尺度下喀斯特石漠化的景观格局与空间因子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起伟;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璞;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流域石漠化调查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牛海波;基于遥感技术在广西忻城县石漠化调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刘海龙;面向对象的石漠化遥感监测及过程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赵丽苹;基于MODIS数据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杨航;基于RS华蓥市岩溶地区石漠化信息提取与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谢攀;湖南省吉首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陈伟;石漠化治理背景下的农户生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9 马一琳;南宁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动态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10 池永宽;石漠化治理中农草林草空间优化配置技术与示范[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36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36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