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高陵区耕地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9 08:35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一种良好的发展模式,它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耕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其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人类为追求经济高速发展,不惜过度开发利用耕地,导致耕地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使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探讨耕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耕地资源,还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本文以高陵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在PSR框架的指导下,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分析了高陵区耕地的生态可持续状态,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导致高陵区耕地生态可持续状态变化的压力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维持耕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高陵区耕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我国其它地区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也为耕地保护开辟了新路径。研究表明:(1)高陵区耕地生态可持续状态逐年降低,2005年,耕地处于弱可持续状态,2013年,耕地处于弱不可持续状态。(2)影响高陵区耕地生态可持续状态的压力因素依次为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人口、化肥使用量、城镇化率、人均GDP、二产产值、GDP。(3)高陵区在保护耕地生态可持续发展时,应重视农业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注重从人口,耕地数量以及耕地质量三方面积极采取耕地保护措施,维持耕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图文】:

研究思路


第一章绪论力-状态-响应(PSR)为框架,研究耕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模型,以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高陵区耕地的生态可持足迹模型的基础之上,结合高陵区特点,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以更有针对性的研究耕地生态可持续状态。PSR 框架的指导下,对不同时间高陵区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法,,研究影响耕地生态可持续状态变化的压力(P)。影响高陵区耕地生态可持续性状态的压力,有针对性地提出高展的建议(R)。为五个研究部分,研究思路见图 1.1。

框架图,生态可持续发展,框架图


态(S)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制度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改变了耕地的数量以及态。响应(R)是在全面分析耕地现有状态上,本着维系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人类的反应或者提出的有效对策[37]。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资源、不应该只是泛泛而谈,而是应该理清其机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对实际的可持框架引入耕地生态可持续发展,利用生态足持续发展状态,并将近几年其生态可持续发态变化的原因,即造成可持续发展状态变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其框架图 2.1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美球;吴月红;刘桃菊;;基于农户行为的我国耕地保护研究与展望[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吴春辉;朱成立;彭义;;关中地区耕地变化驱动因素及预测模型[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4期



本文编号:2558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58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1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