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户分化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方式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07:33
【摘要】: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及“三权分置”政策的实施,促使了更多的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引发了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等诸多问题。如何推进宅基地退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相关研究表明农户分化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重要因素,分化的类型和程度会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方式选择。但衡量农户分化特征的指标不一,涉及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方式的理论分析也较少。鉴于此,本研究在梳理总结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衢州市275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推拉理论,从农户分化角度,构建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方式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基于计量经济模型量化分析农户分化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方式选择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样本农户基本特征及其退出宅基地意愿、方式进行描述性分析;二是农户分化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方式选择的理论分析;三是农户分化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方式选择的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农户分化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重要因素,以非农就业为主、家庭收入水平较高、拥有城镇住房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宅基地;第二,在退出方式选择方面,非农就业为主、拥有城镇住房的农户更偏向于选择以提供就业机会的方式退出宅基地;而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则偏向选择以房屋置换的方式退出宅基地;第三,除农户分化因素外,赡养老人数量、抚养子女数量、宅基地住房养老作用的重要性及对宅基地抵押贷款的认知,同样是影响农户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关键性因素,而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量、土地经营规模则是影响农户退出方式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基于上述结论,针对如何引导农户有序退出宅基地,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第一,制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第二,加大对农户的就业能力培训,提高农户非农就业能力。第三,完善与宅基地退出相关的政策措施以解决农户后顾之忧。第四,促进城乡融合,减弱农户对宅基地的情感依赖。
【图文】:

衢州市,区位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区域概况及描述性统计分析20图 4.1 衢州市区位图4.1.2 样本选取情况(1)调研问卷情况本次调研以衢州市柯城区、江山市、开化县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了PPS 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对象。调研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户主特征、家庭基本特征、农户分化特征、宅基地特征等信息。具体内容情况如下,户主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主农业技术培训;家庭特征包括:家庭人口数量、赡养老人的数量、土地经营规模、抚养子女的数量等;农户分化特征包括:非农就业情况(以农业就业为主还是非农就业为主),家庭总的收入情况,是否拥有城镇住房;宅基地特征包括:宅基地面积的大小,宅基地利用现状(闲置、自住、出租),住房养老中宅基地所起的重要性,宅基地产权归属,宅基地退出行为(现金补偿退出,房屋置换退出,提供城镇就业机会退出),问卷采用提问式填写法收集农户的基本信息,考虑到农民的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问题,遇到主观问题时,可以适当地采用访谈法以获得更多有效信息,总共 300 份,有效问卷份数 275份,占总样本量的 92%。(2)样本村选取情况具体调研中根据衢州市的经济发展程度确定各区市,保证地区选择能够代表整个衢州市,选择经济状况较好的柯城区、经济状况中等的江山市、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开化县这 3 个区(市)作为调研地区,其中,又根据三个区(市)的经济情况,分别从区(市)中挑选出经济条件较好和较差的两个镇(乡),在每个乡镇根据经济条件情况挑选条件较好和较差的 2 个村庄,每个村内部按照随机抽

统计图,农户,统计图,经济条件


退出宅基地的份数达到 32 份,占到 69.57%。从上述调研统计中大致可看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其农户退出宅愿较强,而经济条件相对较弱的乡镇农户大多不愿意退出宅基地。表 4.2 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统计表究区域 愿意退出 不愿意退出 总份数 百分比(%) 份数 百分比(%)埠镇 32 71.11 13 28.89 家乡 20 44.44 25 55.56 村镇 32 65.31 17 34.70 窑乡 17 39.53 26 60.47 关镇 28 59.57 19 40.43 头镇 14 30.43 32 69.57 总计 143 52 132 48 为了解有的农户为什么不愿意退出宅基地,,调研问卷中对农户不愿意退进行了选项设置,由图 4.2 可知,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21.1;F3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基于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国家城镇住房政策比较研究——日本的经验及借鉴[J];住区;2018年01期

2 ;《陕西省“十三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J];城市规划通讯;2016年22期

3 陈瑞;;中国城镇住房市场是否存在需求缺口——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J];兰州学刊;2017年09期

4 ;2016房价 “涨”声响起[J];商业文化;2016年09期

5 ;缓解城镇住房紧张问题的基本途径[J];浙江经济;2013年22期

6 赵辰昕;任荣荣;;正确看待我国城镇住房市场基本供求格局的转变——将住房作为投资品须谨慎[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年12期

7 李恩平;;城镇住房市场的若干判断与展望[J];建筑经济;2011年11期

8 张汉亚;杨萍;汲凤翔;赵培亚;余芳东;翟善清;陈淑清;贾一苇;;实现我国城镇住房建设健康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9 陆学艺;建立城镇住房新体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研究[J];中国房地信息;1998年02期

10 ;搞好部门配合共同建立城镇住房新体制[J];中国房地产;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海平;;关于城镇住房新体制框架设计的思考[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袁奇峰;马晓亚;;住房新政推动城镇住房体制改革——对“国六条”引发的中国城镇住房体制建设大讨论的评述[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志峰副部长在全国房改及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建立完善的城镇住房新体制[A];中国房地产估价师2001年第1期(总第26期)[C];2001年

4 王宏波;段莉群;徐鹰;景yN明;任淑云;随雯茜;;陕西省城镇住宅保障政策体系研究——基于住房需求结构的分析[A];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优秀成果选编(2012-2013年度)[C];2014年

5 方兆洪;毕志源;;极力推行“小户型、低造价住房”建设模式实现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覃事娅;;如何实现中国城镇住宅商品化[A];中国房地产估价师2001年第1期(总第26期)[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彦殊;原则通过四川省城镇住房发展规划 决定取消一批证明事项[N];四川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邱若蓉;到2021年拟增城镇住房60.5万套[N];惠州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邱若蓉;规划期内新增城镇住房60.5万套[N];惠州日报;2018年

4 阮丽娟 记者 曲倩影;我市出台划拨国有土地上城镇住房转让不动产登记暂行办法[N];南昌日报;2016年

5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保障处处长 颜景春 住房保障处副调研员 马楠柯;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城镇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N];华兴时报;2017年

6 记者 谢利江;我市出台“十三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N];张掖日报;2017年

7 记者 尹玲玲;9月23日起新房二手房均受限售令限制[N];南昌日报;2017年

8 特约评论员 包宗华;结构失衡导致城镇住房供应“紧缺”[N];中国建设报;2015年

9 记者 欧阳进权;闽清城镇住房灾后重建元旦前完成[N];福州日报;2016年

10 记者 金辉;报告:中国城镇住房空置率有所提高[N];经济参考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彭晓华;基于效率与公平的我国城镇住房发展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刘亚臣;我国城镇住房产权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研究(1949-2010)[D];辽宁大学;2011年

3 王旺平;中国城镇住房政策体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王光玉;中国城镇住房价格宏观波动及其微观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赵四海;中国城镇住房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艳;基于人口转变视角下的中国城镇住房需求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7 王川;我国城镇土地供应绩效评价及住房市场监控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焦杨;基于量化分析的我国城镇低收入者住房福利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颖;农户分化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方式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

2 徐靓;利率水平对我国城镇住房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周训国;浙江省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改革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4 赵庆华;中国城镇住房市场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黄禹;我国城镇住房拆除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6 杜涛;城镇住房政策及执行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7 赵振宁;我国城镇住房市场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8 王博逸;改革开放后城镇住房政策的历史考察[D];黑龙江大学;2013年

9 韩楚;山西省城镇住房状况及需求预测[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10 宋旭;浙江省城镇住房消费规模与存量规模的动态关系[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98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98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a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