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贵州省贫困空间格局演变及减贫成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00:38
【摘要】:十九大上,习总书记再次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对扶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同时提出“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坚”的新方法,力争通过这些新方法、新手段取得新突破。纵观全国,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贵州省,其贫困问题集中而突出。它涉及乌蒙山片区、武陵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三个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如今,贵州省在扶贫减贫上取得佳绩有目共睹,这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现有国内外文献主要是集中于“收入贫困”、“水贫困”、“多维贫困”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而本文主要是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来刻画贵州省贫困空间格局演变及减贫成效分异的基本特征,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地理探测等方法,根据精准扶贫中的五个一批选取相关指标,综合探测了就业、医疗、教育、产业、社保等因子对贵州省各县市区及四个分区减贫成效分异的影响,深入对比分析了各因子的影响力、交互作用及作用机制,以期科学揭示各驱动因子的作用机制,为今后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指导依据。探究结果表明:(1)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并且空间格局相对稳定,贫困人口分布相对于贫困发生率分布略微分散且呈继续扩散的趋势,西部贫困人口分布更为密集,东部则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两者的分布差异持续扩大。(2)贫困人口减少分布相对于贫困发生率下降分布更为分散,两者的分布差异先缩小后扩大,西部贫困人口减少相对于贫困率下降更为突出,东部则贫困率下降更为明显,时序上贫困人口减少分布的空间格局有较大变动、贫困率下降分布的空间格局则相对稳定。(3)4个分片区中,武陵山分片区贫困与减贫成效的空间格局为“西北——东南”走向,其余3个分片区均为“西南——东北”走向。乌蒙山分片区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分布的差异最小,武陵山分片区则贫困人口减少和贫困率下降空间分布差异最小。(4)在全域减贫成效上,各县市区的减贫成效态势趋于均衡;然在局域减贫成效上,非贫困片区都要明显高于其它片区。(5)在全省县域尺度上,探测因子决定力差异不明显,影响各县市区减贫成效的核心因素表现不突出,而分片区探测出显著的决定力差异,核心影响因素凸显。(6)大多数驱动因子对贵州省县域减贫成效的交互作用为非线性增强型。(7)减贫成效发生分异是一种或者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区域减贫成效分异存在多种组合。
【图文】:

贵州省,行政区域,贫困县,贫困人口


贵州省行政区域图

变化情况图,贵州省,变化情况,贫困发生率


图 3.2 贵州省 2005-2015 年贫困化率变化情况.1 全域贫困空间聚集及扩散由图 3.3 和表 3.3 可知,贵州省不论是贫困发生率还是贫困人口分布总体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省计经委经研所产业发展课题组;;浙江工业产业格局演变的动因和反思[J];浙江经济;1988年03期

2 胡金龙;;景观格局演变及优化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21期

3 张秋菊,傅伯杰,陈利顶;关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的几个问题[J];地理科学;2003年03期

4 冯应斌;杨庆媛;;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效应研究评述[J];人文地理;2015年03期

5 牟宇峰;孙伟;袁丰;;南京近30年人口空间格局演变与机制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8期

6 王计平;陈利顶;汪亚峰;;黄土高原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7 杨军;刘林星;;亚洲男篮竞技格局演变及其走向[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董玉楠;;关注通信业格局演变和未来机会[J];通信世界;2005年45期

9 万光;战后亚太格局演变和九十年代展望[J];w芸,

本文编号:2605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05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4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