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陇东地区传统农业与草地农业的经济效益及效率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15 04:49
【摘要】:“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2015~2019年)提出“粮改饲”政策,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的有畜农业。陇东地区是我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西北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重要部分。该区域“粮-猪”传统农业和“草-畜”草地农业两种农业生产模式并存的现状背后是否有其经济合理性,这两种农业生产模式的投入产出是否具有效率,促进或限制两种农业生产模式的技术效率的因素是否有改进的可能性,均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采用重点抽样结合随机抽样的方法,基于陇东地区134户农户调研数据,以研究区现存的两种农业生产模式(“粮-猪”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草-畜”草地农业生产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和两阶段DEA-Tobit模型的方法,比较两种模式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明晰农业生产模式演变的经济机理,为陇东地区农户经营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现存草地农业生产模式的经济效益高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其收益率比后者高9.16%。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总成本1196.20元/头,总收益1389.62元/头,净收益193.42元/头,收益率为16.17%。草地农业生产模式总成本1392.02元/羊单位,总收益1744.51元/羊单位,净收益352.49元/羊单位,收益率为25.32%。(2)陇东地区现存草地农业生产系统并非现代化的草地农业,其生产模式下的经济效率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平均综合效率、平均纯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分别为0.756、0.834、0.884,草地农业生产模式平均综合效率、平均纯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分别为0.717、0.870、0.823。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平均综合效率、平均规模效率分别比草地农业生产模式高5.44%、7.41%。从整体来看,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草地农业生产模式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3)生产特征变量对两种农业生产模式的综合效率产生相反的影响,政策变量对于草地农业生产模式的综合效率显著水平更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土地面积、户主受教育程度对综合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是否享受国家补贴对综合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草地农业生产模式中,养殖规模、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是否享受国家补贴对草地农业生产模式的综合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对综合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要推广“草-畜”的种养结合模式,促进农户生产向草地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二要重视从种植到养殖全系统的技术方案的推广应用,发展现代化的草地农业。三要适度扩大草地农业生产模式的牲畜经营规模。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陇中黄土高原区,草地农业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陇东地区传统农业与草地农业的经济效益及效率分析第二章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2.1 研究区概况2.1.1 自然地理环境陇东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包括平凉、庆阳及其下设 15 个区县,属于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区域,六盘山脉从南部将其与陇中黄土高原分割,西连宁夏,东邻陕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研究区总面积约 3.84 万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介于北纬 34°54′至 37°10′,东经 106°20′至 108°45′之间,海拔在 887~2832 米之间(图 2-1)。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农业技术系统,苜蓿


图 2-6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种草养畜为主的草地农业生产模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同样,,分别是以“小麦、玉米、苜蓿-牛、羊-人”为主的生物系统投入为主的农业技术系统,以及以货币流为主的农业经济系统中,农户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及苜蓿等牧草。小麦籽籽粒、秸秆、苜蓿构成牛主要的饲料,牛、羊最终以货币产系统中。农业技术系统和草地农业生产模式中的相似。小麦、玉米牛、羊化肥、燃料、饲料等物质耕作栽培育种饲养(农业技术系统)(生物系统)苜蓿等牧草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佳海;陈文忠;薛峰;李小冬;熊俊;娄芬;陈光吉;牟琼;;草地农业现状及其发展策略:以大方县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9年04期

2 章力建;;关于建立亚太地区草地农业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的思考[J];中国畜牧业;2011年21期

3 王欣国;刘照辉;;草地农业系统概论[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年04期

4 赖声渭;;草地农业系统与农牧交错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3期

5 任继周;常生华;;以草地农业系统确保粮食安全[J];中国草地学报;2009年05期

6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喜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J];草业科学;2009年10期

7 赵金华;王双;;宽城发展草地农业的措施[J];中国牧业通讯;2008年15期

8 时星,刘忠宽;我国有机草地农业的机遇和挑战[J];河北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9 万里强,侯向阳,任继周;系统耦合理论在我国草地农业系统应用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年01期

10 马红彬,王宁;农牧交错区草地农业系统理论与实践的探讨[J];草业科学;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向林;任继周;;南方草地农业模式及潜力[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宝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草地农业[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侯扶江;常生华;南志标;任继周;;建立草地农业系统,治理民勤荒漠化[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任继周;;中国草地农业系统与耕地农业系统的历史嬗替[A];第三届(2014)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C];2014年

5 赵金华;葛武;;论大力发展宽城草地农业[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卓坤水;;浅谈加快发展南方草地农业生产[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任继周;张自和;侯扶江;;发展草地农业,促进西部大开发[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杨振怀;;在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A];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0年

9 孙洪仁;武瑞鑫;韩建国;孙建益;关天复;;论发展草地农业[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关于支持吉林省西部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A];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卉;“草地农业”民间试水产业地位尚待提升[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志标;合理利用资源 发展草地农业[N];农民日报;2015年

3 张晓敏 郭媛;发展草地农业 山西辟路前行[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5年

4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草田轮作岗位专家 师尚礼 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 曹文侠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张英俊;稳步推进草地农业发展[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5年

5 师尚礼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草田轮作岗位专家 曹文侠 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 张英俊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稳步推进草地农业发展[N];农民日报;2015年

6 冯丽妃;耕地农业向草地农业转变势在必行[N];广东科技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宋喜群;如何走好草地农业这条路[N];光明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王景山;发展草地农业 引领农民致富[N];农民日报;2011年

9 记者 陈翩翩;全国首届草地农业产业化论证会在珠召开[N];珠海特区报;2010年

10 西部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 任继周院士;草地农业系统功莫大焉[N];中国畜牧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胥刚;黄土高原农业结构变迁与农业系统战略构想[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彦虎;新疆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佳;陇东地区传统农业与草地农业的经济效益及效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9年

2 王悦;陇东地区现存草地农业与耕地农业的环境影响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3 杨娜;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耕作农业向草地农业转变的资源环境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4 张永妮;庆阳市草地农业发展分析[D];兰州大学;2017年

5 王寅龙;武威农业系统优化模式选择建议[D];兰州大学;2014年

6 唐羽彤;我国食物安全的草地农业替代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刘云Y

本文编号:2664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64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d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