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脱贫返贫及新增入贫的识别与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9 15:15
【摘要】:本文通过使用2010年至2014年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学术界对贫困线制定标准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歧和争议,以及贫困问题所具有的模糊特征,将贫困问题作为模糊的概念,通过引入模糊理论及非参数结构变点检测方法构建模型,希望通过数据自身驱动的方式相对客观的估计与我国整体收入结构相适应的贫困线,并评价我国扶贫反贫工作发展过程中贫困线制定的合宜性。同时,我们使用估计的贫困线对我国农村家庭在贫困状态中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持续性进行观察。进一步的,本文使用具有样本选择功能的贫困久期模型,分别寻找我国农村家庭脱贫、返贫及新增入贫的决定因素。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对贫困标准作出大幅度调整后的初期,贫困线具备合理性,然而伴随时间的推移,在后续的小幅调整中贫困线呈现增长偏慢的趋势。在估计贫困线的同时,本文建议将模型得出以贫困标准1.8倍的收入水平作为贫困警戒线,这样便于在制定针对贫困家庭的扶贫政策过程中对具有贫困脆弱性的家庭进行监测,减少该群体陷入或重新返回贫困的可能性,从侧面巩固我国的扶贫成果。进一步,我们对贫困线家庭做出更为细致的划分并观察其在不同贫困状态中的流动性,本文发现伴随贫困状态转移的是较大幅度的收入波动,贫困警戒线下的居民更容易陷入贫困,陷入贫困的家庭将以更高的概率进入高度贫困区间,高度贫困家庭的贫困状态变动幅度最大,且收入难以形成快速增长,相比低贫困家庭,高贫困家庭更难脱离贫困,同时我们也发现高度贫困家庭并没有相比中度贫困家庭更难以脱离贫困。同时,即使贫困线标准逐年提升,农村家庭仍以一定速度脱离贫困。另外,从持续角度观察,我们发现38.42%的家庭在贫困状态中持续一年后脱离,而陷入贫困的时间越长,家庭脱离贫困的难度越大。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入贫和脱贫的影响因素既有联系又相区别。家庭劳动人口质量、人均拥有土地资产和所在村庄的地理环境会显著影响家庭入贫及快速脱贫的概率;户主变动、外出务工和劳动人口占比会显著改变家庭入贫的概率,但在给定家庭陷入贫困的条件下,这些因素对脱贫的作用不显著;家庭老龄化程度越低,贫困持续的时间会越短。我们也发现,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的补助性收入对家庭脱贫没有产生显著作用。本文从贫困持续时间角度观察我国贫困决定因素,认为我国在进入扶贫的新阶段,因进入贫困的决定因素与影响贫困持续的因素不同,其政策制定应将目标分为扶贫与防范入贫两方面共同推进。
【图文】:

分布图,贫困区,家庭,农村家庭


..图2.邋1中所报告的社会农村家庭个体的贫困隶属分布图,,其横轴代表了本文逡逑所划分的100个不同的潜在贫困区间,纵轴代表了农村家庭在不同收入潜在贫困逡逑区间,由前文设定的隶属函数所计算得到的隶属度。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我国大逡逑量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以较高的隶属度分布于左侧的潜在贫困区间,样本在左侧逡逑区域形成了大量的聚集,随着潜在贫困区间水平的上升,出现在右侧的家庭样本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春超;叶琴;;中国农民工多维贫困的演进——基于收入与教育维度的考察[J];经济研究;2014年12期

2 高艳云;马瑜;;多维框架下中国家庭贫困的动态识别[J];统计研究;2013年12期

3 章元;万广华;史清华;;暂时性贫困与慢性贫困的度量、分解和决定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13年04期

4 陈宗胜;沈扬扬;周云波;;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绝对与相对变动——兼论相对贫困线的设定[J];管理世界;2013年01期

5 陈劲松;;2011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2012年展望[J];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02期

6 杨立雄;;贫困线计算方法及调整机制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5期

7 罗楚亮;;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2687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87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3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