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新津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12:51
【摘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是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发展农村多元业态,培育农村经济新引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也是实现农业农村全面振兴的新思路,能够为农业农村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新津县属于国家特大城市三圈层县域,通过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已发展有新希望、花中花、毛哥等大型加工企业,花舞人间、斑竹林、农博园(在建)等休闲业景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态势初步形成,但是新津县农村产业融合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和巩固发展成果,研究该县农村产业融合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学习产业融合、农村产业融合有关研究,运用农业农村多功能性理论、产业链理论、产业融合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及绿色发展理论五个理论,对新津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以下深入探索。首先,对新津县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对该县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其次,从当前新津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再次,提出新津县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实施的几种路径选择,并针对这些路径发展及农村产业融合整体发展需要提出相应的配套政策建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新津县横向拓展农业旅游功能发展休闲农业,纵向延伸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并推动乡村功能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出产业融合的趋势,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逐步融合,产村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2)新津农村产业融合仍然存在的问题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融合布局分散;利益机制不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不利于新津县农村三次产业之间的进一步联动、融合,不利于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3)新津县应当以下五种路径中进行选择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包括:产业园区带动型、会展综合体带动型、新型业态带动型、互联网信息融合型及种养加循环融合型。提高整体融合质量和水平。(4)新津县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发展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促进全域融合;加大资金支持;保障主体利益;完善农村改革机制;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政策相关建议。
【图文】:

一二三产业,产业园区,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


图 2 新津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园区带动型融合Fig. 2 Xinjin County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Industrial Park Driven Integration2 会展综合体带动型会展农业作为农村产业融合的一种模式,可以推动农产品走向全国甚至全世有效推进国内外、省内外农业经营主体、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有助于对内的项目投资,引进或传播农业发展先进的思路和理念等,发展会展农业村产业融合、促进农业向国际化发展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新津县在过去成功申报了天府农业博览园建设,在农博园的规划中,会展核心功能的基础了农业功能、旅游功能,即具备承办会议、展览及大型活动等商业或非商业功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的现代农业园区功能,还要具备休闲旅游功能天府农博园这一契机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新津县需要从产村融合、功

一二三产业,会展,综合体,旅游业


并结合各社区形成乡镇特色文化,推动产村互动;科学划定功能分区,除农博园自身功能分区外,新津县形成以农博园为核心的农村产业融合分区,包括粮油现代农业区、万亩蔬菜区、智能农业区、休闲渔业区、花舞人间休闲农业区;提升品牌竞争力,开发高质量有特色的农产品,增加特色农产品的推介,提升包括“新津韭黄”、“新津黄辣丁”、“安西鱼头火锅”、“好农夫葡萄”等品牌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线上线下共同推介品牌,利用农博园平台打造享誉海内外农产品品牌;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借鉴于农博园各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方式,结合新津自身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县域内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业态和发展模式(见图 3)。会展功能都市现代农业品牌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鲜花;朴英爱;;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动力及其对中国的镜鉴[J];当代经济研究;2019年11期

2 王丽纳;李玉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分析[J];改革;2019年12期

3 刘永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06期

4 刘明国;;统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新重庆;2015年09期

5 吴青青;;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年06期

6 王恭;;让民俗文化扮靓宝鸡旅游——宝鸡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综述[J];宝鸡社会科学;2016年03期

7 杨泽敏;;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6年05期

8 ;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促进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青海农牧业;2017年02期

9 曾鸣;;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年10期

10 孟秋菊;;四川省川陕革命老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与原则[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玉梅;李素枝;;河北省廊坊市县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及扶持机制研究[A];第九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梁学成;;基于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的旅游业属性与特征研究[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戴紫芸;;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下的生态农业旅游模式研究[A];2017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4 杨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机制与重构模式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15年

5 杨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外在动力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13年

6 梁学成;齐花;;新常态下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效应分析[A];201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5年

7 王召明;纪大才;邢旗;;草原区域荒漠化防治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A];中国草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6年

8 段红艳;;“互联网+”思维下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9 武义青;张云;刘雪梅;;环京津地区观光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策略[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杨静;;关于推进沈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A];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韩惠 通讯员 马媛媛;凤凰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成效显著[N];淮北日报;2019年

2 记者 韩惠 通讯员 杨沐天 马媛媛;凤凰山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N];淮北日报;2019年

3 王小军 本报记者 漆思_

本文编号:2688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88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4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