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白城市洮北区青山镇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03:22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路径取向于绿色发展,而这一路径根植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自从1994年之后,我国采取递近的方式,不断加速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国家于2017年开始推行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旨在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质量,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向深入。白城市洮北区青山镇是农牧业交错区,拥有发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的优势条件,然而,当前青山镇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链条节点建设基础不均衡,从基础上羁绊该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与发展。为了提升青山镇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质量,进一步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引领白城市农业快速实现绿色发展,本文对白城市洮北区青山镇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进行了研究,具体谋篇布局如下。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主要对生态循环农业、种植消纳基地两个概念进行界定,从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品理论阐述全文理论基础;第三章为青山镇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具体从种植业资源、畜牧业资源、生态循环节点和支持政策体系梳理研究对象的现状;从畜禽养殖粪污清洁处理率、化肥农药施用量、秸秆资源化利用程度和农业生态循环节点关联等四个重要角度梳理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为青山镇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设计构想,主要提出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设计,具体从种植消纳基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区域生态循环农业运行机制三个层面进行设计;第五章为对策建议,具体从加大公共品供给、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实施清单监管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第六章为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本文得出四点主要结论,第一,青山镇是吉林省白城市重要农牧交错区,农牧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天然优势与潜力。种植、养殖两业是当地农民赖以为生的传统产业,在未来时期内依然是农民世代生息繁衍的产业依赖,在目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向的背景下,青山镇应该发展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第二,青山镇在发展区域生态循环农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阻力,一方面虽然青山镇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的循环链节点比较完整,但是尚未实现紧密关联,各个主体仅处于意向参状态之中,同时有意向参建的主体数量较少,其产业规模体量不足,各自发展基础条件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整个项目区存在着畜禽养殖粪污清洁处理率较低、化肥农药施用量引起土壤退化与污染、秸秆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等问题,从基础上羁绊青山镇在发展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与发展。第三,青山镇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需要进行系统化设计,本文认为其设计需要在明确提出发展原则、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任务、发展模式、种植消纳基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运行体系与机制等方面的设计,如此才能保障青山镇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与发展平稳运行。第四,为了促进青山镇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需要做好四项基础保障工作,即加大政府支持、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实施清单监管、加强宣传教育。
【图文】:

洮北区,吉林省,循环农业


土地盐碱化程度比较严重。图 3.1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青山镇地理区位图3.1 青山镇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3.1.1 种植业资源现状青山镇拥有永久基本农田 11.71 万亩、其中玉米 8.63 万亩、水稻 1.63 万亩、蔬菜 0.04 万亩、人工草场面积 0.45 万亩,其他农用地 0.95 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约为 22%,耕地规模经营度达到 36%。耕土层 0.5~2.0米。土壤以黑钙土、草甸土为主,黑土层 0.2~0.5 米,呈弱碱性,PH 值在 7.0~7.8 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g/kg)1.28%,全氮含量范围(g/kg)0.12%~0.32%

布局图,循环农业,区域生态,节点空间


肥生产和 1 个有机肥物流基地,,形成项目核心区引领项目区生态循环农发展,同步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开展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种植业消纳基地:包含青贮饲料种植消纳区、牧草地消纳区、水稻生产、棚菜(尾菜)生产地消纳区,承载项目核心区畜禽有机肥消纳的功能青贮饲料种植消纳区主体区建于红兴村之内,向外辐射富裕村、永红村业园区;牧草地消纳区位于四发村、新兴椆和永红村以北的草原区域;地消纳区位于永红村;棚菜(尾菜)生产地消纳区位于永红村。畜禽养殖中心:包括 6 个畜禽养殖企业,承载项目核心区奶牛、禽产品生产和畜禽粪污资源生产、饲料生产,坐落于青山镇精品牧业园区空间之畜禽有机肥生产与有机肥物流基地:由精品牧业园区内的龙头企业承建个项目区畜禽粪污资源收集、无害化清洁化处理和制作商品有机肥;装污收集、装卸等专业车辆、作业机械,配备专业化商品有机保管、运输设施设备,承载商品有机物物流作业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艾理;;萧山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5年05期

2 韦秀丽;蒋滔;徐进;刘红;高立洪;;重庆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年13期

3 庞本;;生态循环养兔歌诀[J];中国养兔;2019年03期

4 李念文;;生态循环农业 湖州怎样做强?[J];中国生态文明;2018年02期

5 张孝岳;;大力实施生态循环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8年06期

6 ;农业部拟建300个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J];湖北畜牧兽医;2016年10期

7 ;我国将建立300个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6年05期

8 罗宏伟;陈志科;张斌;张天斌;;三亚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的创建思路[J];农业科技通讯;2017年05期

9 夏伦志;;稻鸭共育推动绿色生态循环发展[J];中国畜牧业;2017年04期

10 汤京平;何学蓉;景向君;;浅析湖北京山县生态循环农业的环保经[J];农业与技术;201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润标;李前勇;;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当代畜牧业“生态循环安全”发展的探究[A];第七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6年

2 仝保民;葛武伟;代卉;赵建华;;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灵宝市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A];2015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韩刚;;金属表面处理生态循环的可行性报告[A];2010中国·重庆第七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4 卜海燕;董修建;;建设“五环产业”生态循环工程 推动无公害肉猪生产[A];“科技进步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科技论文集[C];2011年

5 刘云生;苏建东;;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A];中国烟草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汇编[C];2011年

6 马国胜;管永祥;高深;;江苏太湖流域“果-鸡-猪”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操作规程[A];第六届全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与安全高效栽培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7年

7 农瑞斌;;文山州高原特色稻田种养生态循环工程技术模式及效益[A];第七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二:绿色经济产业发展[C];2017年

8 ;草原上的生态循环有机农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规模化健康与福利养猪高峰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5年

9 张福存;张淑芹;郝风东;;中草药饲料是绿色生态循环畜禽养殖的根本保障[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庞本;;生态循环养兔是保证效益的措施[A];第八届(2018)兔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木子;生态循环农业 三种发展模式[N];山西科技报;2019年

2 记者 皮亚捷;我市确认1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N];三峡日报;2020年

3 通讯员 陈霞 记者 王斗天;深圳又添两处生态循环菜篮子基地[N];深圳商报;2019年

4 记者 王瑶 通讯员 徐洪清;我市着力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全国样板”[N];新余日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郭艳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小蚯蚓”可显“大身手”[N];三亚日报;2019年

6 记者 常慧忠;沁县生物天然气及有机肥生态循环利用项目开工[N];山西日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马德海 陈玲;将生态循环农业进行到底[N];银川日报;2019年

8 记者 王荣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助力精准脱贫[N];抚顺日报;2019年

9 通讯员 董艳云;70万头生猪生态循环产业化项目稳步推进[N];玉溪日报;2019年

10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扶贫办)党组书记、局长(主任) 李明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助推乡村振兴[N];兰州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正晓;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艳丽;白城市洮北区青山镇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钱月琴;苏州市黄埭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3 屈敬然;吉林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童娇娇;杭州市临安区潜川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及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5 黄懿;太仓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6 吴少龙;衡阳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7 朱琳敏;绵阳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8 邓泽涛;生态循环农业园建设项目设计[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9 贾佳;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10 应京武;温州清江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94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94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c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