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河北省农村贫困人口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02:20
【摘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融入到社会各领域。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分布广,其中河北省是我国脱贫任务较艰巨的省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更多,脱贫难度更大,河北省制定目标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河北省农村地区抢占先机,率先构建农村贫困人口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有利于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有利于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有利于提升政府的执政形象,树立政府公正、公平、公开的新形象,提高政府在农村贫困人口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办事效率;有利于完善农村贫困人口管理体系,实现政府的行政管理与村民的自我管理有机衔接、政府的依法执政与村民的依法自治良性互动;有利于找准帮扶对象,实现精准脱贫。因此,河北省构建农村贫困人口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等方法,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信息管理理论等,阐述了农村贫困人口、公共服务以及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概念,研究了河北省农村贫困人口的现状,分析了河北省农村贫困人口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构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以功能全面、信息综合、作用强大为设计目标,可持续发展、以需求为主导、实用性和易用性、规范标准等为原则,考虑思想观念、贫困人口参与率、信息化队伍素质、政策执行力度、统一的标准等因素,从前台和后台两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如何构建河北省农村贫困人口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最后,为保障河北省农村贫困人口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转变观念、提高参与度、培育人才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的建立、完善监督体系、健全法律法规等保障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3.6
【图文】:

分布图,河北省,分布图


3.1 河北省农村贫困人口概述3.1.1 河北省农村贫困地区的分布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全省内环北京和天津,东临渤海,地理位置优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背景下,京津冀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河北省周边各城市共同构成的京津冀城市群。然而该城市群并没有将经济社会效益辐射到周边城市,也没有像上海和广州一样对周边城市起到带动作用,反而拉大了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生活水平,形成了一个贫困人口集中的贫困带。河北省作为 环首都贫困带 ,与京津地区相比,收入差距巨大,长期以来严重制约着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当然,除此之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有自然条件和环境因素的限制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等。燕山太行山贫困带、黑龙港贫困带以及环首都贫困带是河北省贫困地区三大贫困带,截止到 2016 年,河北省共有 62 个脱贫开发重点县,包括唐县、阜平县、顺平县等在内的39 个县列入国家级重点县,17 个县列入省级重点县,如图 3-1 所示:

农村贫困,老年人口,分年龄段,河北省


省 六普 数据图 3-5 河北省农村贫困老年人口分年口医疗资源匮乏疗卫生资源匮乏。农村老年人身体提和保障。从表 3-2 可以看出,20衡,农村医疗资源远远低于城市水标来看,农村每万人拥有的数量为表 3-2 2015 年河北省城乡医疗资源标 农村生人员数(人) 8.24技术人员数(人) 34.0

分布图,贫困地区,受教育程度,河北省


来源:河北省 六普 数据图 3-6 2010 年河北省文盲占 15 岁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布图农村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可以从受教育程度体现出来。贫困地区和非程度为未上过学上差距不大;贫困地区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度为 31%,非贫困地区为 25%,贫困地区高于非贫困地区 6 个百分点化程度为 51%,非贫困地区为 47%,贫困地区高于非贫困地区 4 个百程度,贫困地区的 10%明显低于非贫困地区的 16%,相差 6 个百分点育程度,贫困地区的 4%则低于非贫困地区 10%,同样相差 6 个百分点地区在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上高于非贫困地区,而非贫困地区在高中程度上高于贫困地区,如图 3-7 所示。51%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献;;湖南实有人口信息化服务管理的问题与建议[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宋煜;;社区治理视角下的智慧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电子政务;2015年06期

3 柴彦威;郭文伯;;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路径[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4期

4 张莉婷;陈建龙;魏晓聪;;城市化背景下人口信息化管理[J];电子测试;2013年16期

5 郑从卓;顾德道;高光耀;;我国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9期

6 吴胜武;;关于智慧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3年03期

7 康春鹏;;智慧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邹佳佳;马永俊;;智慧城市内涵与智慧城市建设[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04期

9 张彭;王轶斌;沈玉梅;李若思;;基于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智慧社区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06期

10 王进孝;;关于城市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电子政务;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陆毅;智慧社区视角下的无锡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2 刘娟;成都市龙泉驿区涉农社区管理信息化调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解凯源;公共服务的信息化管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4 徐宏炜;智慧社区建设背景下的基层社会治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张敏;电子政务环境下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00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00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b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