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张家川县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22:17
【摘要】:贫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贫困、扶贫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传统的扶贫工作机制已经与我国现阶段的贫困形势不相符,需要进一步创新扶贫机制,“精准扶贫”应运而生。我国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发展,“精准扶贫”现今已经成为我国贫困治理工作的主要思想。甘肃是我国西部欠发达省份,位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发展能力不足、贫困问题突出。张家川县作为欠发达省份中的甘肃省贫困县,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生态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总量小,所以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比较滞后,导致了经济增长水平低,呈现出全县贫困的状态。2013年张家川县总体贫困人口11.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3.3%,是全省的深度贫困县。截止到2017年末,经过4年的扶贫发展,张家川县贫困人口为36755人,贫困户7539户,贫困发生率为11.74%。虽然对比2013年张家川县的贫困发生率有所下降,但贫困问题依然存在。论文主要运用访谈与问卷调查法,通过对相关资料以及文献进行梳理研究,了解张家川县目前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实情况,精准帮扶措施,并从中发现张家川县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精准识别、产业项目投放、帮扶过程存在驻村干部驻村时间、贫困户对政府存在的“等、靠、要”思想以及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为张家川县后续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23.8
【图文】:

张家川县,贫困类型,占比,贫困户


数据来源:张家川县扶贫办)扶贫政策了解程度及项目受益程度分析为了能够合理反映出张家川县贫困户其他方面的致贫原因与精准扶贫,论文选取了张家川县的深度贫困乡镇——胡川镇与刘堡镇的柳湾村深柯村、夭儿村、董家村 5 个深度贫困村进行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户与村民、村干部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 280 份,其中受访者填写内容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符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 261 份贫困户其他方面的致贫原因、扶贫项目受益程度及政策了解情况、精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在项目落实与政策了解情况方面,主要通过受访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政、政府精准扶贫项目受益范围、程度以及自主参与精准扶贫活动中的方向进行了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研究。首先,张家川县贫困户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知晓度不足,自主参与动的积极性不高。论文通过对受访贫困户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近 3困户表示对精准扶贫政策不了解;31%的贫困户表示对精准扶贫政策

数据统计,贫困户,母牛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整理所得谈案例 1.访贫困户马国清家中,马国清反映,2017 年他以贫困户向政府申领项扶贫资金贷款形式向村政府贷款 2 万元养了 6 头母牛。但是由于母益见效慢,而且存在风险,导致 2018 年家里的一头母牛生病病死使 元左右,依靠家庭养殖母牛脱贫困难。谈案例 2.访柳湾村贫困户咸宝中家中,咸宝中反映,一家四口人之前家里一直为主要收入,在 2017 年政府提倡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加入了养殖专要种植乌龙头。但是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乌龙头的种植,因此对乌不了解,村里也并没有派人对乌龙头种植进行专业的讲解,而且乌龙路,使自己受损。精准扶贫工作满意度分析文主要从贫困户对村级领导及驻村干部帮扶工作满意度、精准扶贫工

张家川县,识别方式,占比,贫困户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整理例 3.县董家村的贫困户 X 对与他家的对口帮扶驻村干部表示不是村干部日常交流非常的少,只是逢节假日驻村干部会给他家金以及简单的生活用品,他表示感谢,但是他的贫困问题根本的几百块钱扶贫资金而改善。府的精准识别工作是否公开透明,对精准识别的识别方式进示(图 3-3),依据家庭收入标准进行精准识别方式占据 57%,方式占 27.8%。对比而言,相对于客观的村民民主选举推荐识为村里通过其他识别标准(因病、因学等)识别贫困户只有 4村精准识别标准单一,仅仅依靠收入作为单一标准进行贫困户时,张家川县的贫困户由村干部确定方式占比相对较大。在贫过程中,由于具体确定步骤的不公开、不透明性,所以精准识开、不透明现象,从而使贫困户对精准识别方面的满意度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文龙;;“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模式实践及其启示探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2015年12期

2 陆汉文;;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可行途径[J];国家治理;2015年38期

3 张静;;精准扶贫与地方扶贫立法创新思路[J];人民论坛;2015年26期

4 公衍勇;;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5 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6 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年02期

7 黄承伟;覃志敏;;论精准扶贫与国家扶贫治理体系建构[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8 李潂;;精准扶贫:恩施市龙凤镇的政策背景、实施现状与对策建议[J];清江论坛;2014年04期

9 张笑芸;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9期

10 王思铁;;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俊文;当代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于汉香;我国农村财政扶贫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张安平;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刘慧颖;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4 李继文;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谷彩兰;试论甘南州开发式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晓丽;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吉林大学;2007年

7 段夫贵;我国政府农村扶贫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1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01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d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